【關中疑雲】

崔胤與朱溫貌合神離,各懷鬼胎,兩人之間的決裂是不可避免的。

也許在崔胤心中,他從始至終就沒有瞧得起過朱溫,無論是出身還是學歷,崔胤都完全碾壓朱溫,只不過因為朱溫手中握有足夠強大的兵權,所以不得不委身事之,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透過二人在決裂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崔胤的輕敵大意和稚嫩天真,雖然這個過程非常短暫。

朱溫確實是屌絲逆襲,但是他的謀略——或者說陰謀權術,遠遠甩崔胤好幾條街。

在昭宗被羈押在鳳翔時,朱溫就已經佈下了一盤大棋:

這盤大棋的最終目的就是篡唐自代;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帝國權力的交接,就要先遷都,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綜合考慮,最佳的選擇是東都洛陽。朱溫很早之前就授意“治癒大師”張全義修繕洛陽宮室,如今硬體設施基本就緒;

而若要遷都,就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來論證遷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這就是朱溫篡唐的“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是要證明遷都的必要性。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論證關西集團的威脅。

實際上,以李茂貞為首的關西集團在“鳳翔之圍”之後,已經變得非常隱忍乖巧了。處處表現出恭順,委曲求全,例如李茂貞在中央的官銜是“尚書令”,而朱溫是“守中書令”(“守”的意思是官階低於官職,平級用“兼”,高於用“行”),由此可見李茂貞的官位高於朱溫,嚇得李茂貞連連上表,固辭“尚書令”。

“尚書令”、“中書令”等等頭銜都是虛銜,只是一個榮譽稱號,沒有實權。就這,李茂貞也不敢排在朱溫前面,足見李茂貞對於朱溫的畏懼和恭順。

在如何撩動關西集團方面,朱溫是做了功課的,這就是之前預埋的兩顆大雷。

首先是關西集團的領軍人物——鳳翔李茂貞。

當朱溫大兵壓境,以咄咄逼人的態勢逼迫李茂貞簽訂城下之盟的時候,李茂貞為求自保,只提出了兩個條件:與崔胤和解,求他不要搞自己;政治聯姻,讓兒子娶昭宗的女兒。

朱溫和昭宗全部答應下來,可是當昭宗回到長安之後,又全都推翻。

崔胤在朱溫的唆使下,在中央展開了政治大清洗,首當其衝的就是“鳳翔幫”。敲山震虎,李茂貞與崔胤的和解宣告作廢;

朱溫又藉著還昭宗人情的節骨眼,一紙恐嚇信,把平原公主要了回來,一石二鳥,李茂貞“政治聯姻”的請求也就此作廢。

至此,朝廷已經實質性地收回了對李茂貞的一切誠意和承諾,李茂貞從此惶惶不可終日,內心充滿疑懼。

其次,是邠州李繼徽。

朱溫在圍困鳳翔的時候,利用業餘時間輕鬆降服了邠州,時任節度使李繼徽投降,並把家人作為人質。

按照一般套路,朱溫應該把其家人送往汴州,然後讓李繼徽移鎮,可參照近期的華州韓建,投降後就被調到許州坐鎮忠武軍。然而李繼徽在投降後,朱溫仍放心大膽的讓這位李茂貞的養子繼續留鎮邠州靜難軍。

然而接下來的一波操作讓很多人難以理解:

李繼徽的妻子貌若天仙,在以人質的身份待在河中府的時候,被朱溫強行不可描述,而這位美女性格剛烈,私懷愧恥,就派人把這頂大綠帽子不遠千里地送到邠州,告訴了丈夫李繼徽,她不是哭哭啼啼地訴苦,而是夾槍帶棒地諷刺挖苦,說你個大老爺們還手握重兵呢,連自己媳婦都保護不了,我現在已經是朱溫的女人了,這輩子沒臉再見你,我只能研究自殺的方法了(期於刀繩而已)。

她不哭,李繼徽哭了(灑淚含怒)。

朱溫接下來的操作才最是風騷:把李繼徽的家人放回了邠州。

隨後的結果當然就是李繼徽降而復叛,再次投入到乾爹李茂貞的懷抱,痛改前非,堅決與朱溫鬥爭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