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董昌稱帝2(第2/2頁)
章節報錯
真理總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口徑即正義。
有身後的三萬精兵,錢鏐就是警示良言;否則就是一派胡言。
在三萬精兵的加持下,董昌送來二百萬貫錢犒軍,並把應智、王溫等“呂用之”們綁縛錢鏐軍中,表示蠱惑自己的就是這幾位妖人,自己要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錢鏐將應智、王溫等人斬首示眾,然後撤兵,將最新局勢表聞朝廷。
錢鏐是聰明人。
僭越稱帝,是朝廷的紅線,絕對不容觸碰。一旦有人以身試法,就會淪為眾矢之的,群起而攻之,而最終能夠從中瓜分勝利果實、獲得平叛紅利的,自然是僭越者身邊的強藩。例如秦宗權,養肥了朱溫。
董昌據越州稱帝,他的東面是大海,西面和北面有兩個鄰居,錢鏐和楊行密,其中錢鏐與之更近一些。而且楊行密正在積極北伐,戰略目標放在了北方,蠶食朱溫的地盤,無暇南顧。
所以說,董昌稱帝,是錢鏐吞併浙東地區的大好機會!錢鏐吞併董昌,將成為朱溫與秦宗權的翻版。
當董昌萌生篡逆之心的時候,史籍記載“下厭其虐,乃勸為帝”,這句話是殊堪玩味的。“下”指的是誰?
可以理解為他的部將、幕僚、屬官,甚至是人民群眾。向他進獻祥瑞的,也是絡繹不絕,更有百姓雲集府門口,堅決要求讓董昌“順應民意”、登基稱帝的記載。這其中當然有應智、王溫等妖人作祟,當然也有“厭其虐”者,也就是說,有些人故意把董昌往溝裡帶,慫恿他稱帝,自取滅亡。
那麼“他們”會是普通百姓嗎?
絕對不是。戰端一起,最倒黴的就是百姓,被搶,被殺,被吃。他們怎麼可能煽動叛亂呢?王師天降,玉石俱焚。
我們再換個角度來思考,董昌稱帝,對誰最有利?
錢鏐!
我不敢妄言錢鏐是暗中煽風點火的那個人,但他一定是希望看到董昌稱帝的那個人。
可等董昌真的稱帝了,錢鏐又成了極力保全董昌的人。這並不矛盾,因為這才是錢鏐的高明之處。
道理也很簡單,料其必死才求情。如同李茂貞為田令孜求情一樣。
謀朝篡位,是歷朝歷代都不能容忍的,是封建王朝最敏感的紅線。無論是黃巢、秦宗權,還是董昌,只要敢稱帝,必然死路一條。
錢鏐多次向部下表示董昌是自己的恩人,不能棄之不顧,要仁至義盡,爭取最大的努力勸他浪子回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知恩圖報、念舊情。
如此一來,既能借朝廷之手除掉董昌,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又能塑造一個宅心仁厚、顧念舊主的光輝形象。一舉兩得。
錢鏐與李茂貞的算盤是一樣的,但他們的對手盤是昭宗。
昭宗赦免了田令孜,閃了李茂貞的腰;這一次,他也會狠狠打錢鏐的臉。
昭宗“認為”董昌連年向中央朝廷積極繳納貢賦,勞苦功高,此番忽然稱帝,必然是腦子臨時瓦特了,受了奸邪小人的蠱惑慫恿,一時糊塗罷了,既然他已經表示要改過自新,那朝廷也要給他一個機會,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於是居然降詔赦免董昌的謀大逆之罪,僅僅是免掉他的官,准許他告老還鄉,面壁思過。
煮熟的鴨子,飛了。
飛了?!
錢鏐急忙復奏朝廷,說僭越稱帝,堅決不可饒恕!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並請求朝廷批准自己率本部兵馬討伐逆賊。
人設塌陷。啪啪打臉。
那時候,楊行密的戰略重心北移,正在蠶食朱溫的地盤,泗州、濠州、壽州等,不願後院起火,不願看到錢鏐一家獨大,更不願看到肥肉董昌被錢鏐獨吞。
於是,楊行密給錢鏐寫信,說既然朝廷已經赦免了董昌,董昌也表示悔過,就不要再揪著人家的小辮兒不放了,給個機會,他想做個好人;
又給董昌去信,敦促他趕緊給朝廷進貢,用實際行動悔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