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朝廷也不希望看到朱溫被滅。

黃巢雖死,但其殘餘勢力在秦宗權的領導下,繼續為禍中原,聲勢浩大,比起黃巢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朱溫的轄境正好遏制了秦宗權向長安的延伸。得益於地緣政治,朱溫成了長安的外圍,說難聽了,看門狗,而現在還不是吃狗肉的時候。

所以說李克用拿“上源驛事變”是姜太公釣魚,朝廷是願者上鉤。

李克用也就成為了“李熅篡權”的最大贏家。

在李克用蠶食昭義軍的時候,朱溫也在積極擴張勢力範圍。

【朱溫的擴張】

朱溫是不幸的,同時又是幸運的。

汴州,地處四戰之地,兵家必爭,而又缺少險隘關口,是一塊兒不加遮擋的肥肉,四周又是流著口水的餓狼。

在其南面,就是野心勃勃的蔡賊秦宗權。秦宗權原本是忠武軍一名小將,趁“許州兵變”佔據蔡州,在“掃黃割草”戰爭中反覆無常,時而降齊、時而降唐,把政治投機玩得出神入化,兩頭吃香。

黃巢死後,秦宗權實力應援,不惜與全天下為敵,扛起“黃齊政權”的大旗,派兵四處侵襲:

派陳彥亂江淮,秦賢亂江南,秦誥陷襄陽、唐州、鄧州,孫儒陷孟、洛、陝、虢,張眰陷汝、鄭,盧塘攻汴、宋,弟弟秦宗言進犯荊南。

與此同時,秦宗權面臨著與黃巢一樣的問題,糧食短缺。而其解決方法也與黃巢一脈相承,吃人。把人醃製成臘肉,以供軍糧(啖人為儲,鹽屍而從)。

西至關輔(今陝西省中部),東到青、齊(今山東省),南到長江,北至衛、滑(今河南省北部),遼闊的中原土地深受毒害。蔡賊所到之處,舉目眺望,千里之地赤無人煙(魚爛鳥散,人煙斷絕)。

潼關以東,郡邑多被攻陷,唯有兩個地方勉強保全,陳州趙犨、汴州朱溫。

陳州位於蔡州北部只有百餘里的地方,小如彈丸,危如累卵。陳州幾乎是蔡賊的嘴邊肉,能夠得以保全,除了趙犨父子兄弟的英勇忠義之外,更多的則是得到了汴州朱溫的傾囊相助。

陳州與汴州唇齒相依,都是蔡賊北面的嘴邊肉。唇亡齒寒,齒沒唇陷。所以朱溫毫無保留地、不求回報地傾囊救助陳州趙犨。

其實自朱溫鎮汴以來,就對汴陳唇齒相依的關係看得很透徹,在著名的“陳州三百日”裡,朱溫雖然兵微將寡,卻是所有援陳藩鎮中最賣命的。

現在,蔡賊秦宗權的兵力是朱溫的十幾倍不止,而朱溫絲毫沒有畏懼退縮之意,屢屢出奇制勝、以少勝多,並且越戰越勇。

趙犨一家根紅苗正,世代為忠武軍將領。朱溫八輩兒貧農出身,又是“草賊”底子。然而天下藩鎮軍閥中,能夠不計回報、不惜代價地向趙犨伸出援手的,只有朱溫。

患難見真情。

趙犨被感動了,連連上表朝廷,奏報朱溫的感人事蹟,並申請在陳州城內為朱溫同志建立生祠,讓陳州人民世世代代銘記朱溫的恩情。該奏章如有標題的話,應該叫《紀念朱溫》。

朝廷對朱溫的做法非常認可,發出“向朱溫同志學習”的號召,藩鎮若都能如此,天下豈不太平?

朱溫當然要高風亮節一下,“為人民服務嘛。”

建立生祠,趙犨還是覺得不能彰顯陳州人民的知恩圖報。為了進一步感謝朱溫,拉近陳、汴之間的關係,趙犨與朱溫結為兒女親家,永結秦晉之好。趙犨次子趙霖,迎娶朱溫的女兒。

趙二公子與朱千金牽手成功,成為唐末一次著名的政治婚姻。標誌著陳、汴之間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軍事、政治聯盟。

另外,還需要多提一句,這位趙二公子,日後改名為趙巖,以駙馬的身份活躍在後梁的政治舞臺上,併為滅亡後梁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後文將會詳述。

蔡賊秦宗權,在經過短暫的擴張、膨脹之後,以“黃巢接班人”的身份,僭稱帝號,自稱“大齊皇帝”,要將黃巢的黃齊政權加以延續。

“後黃巢時代”正式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