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點兒意思的是唐宣宗李忱,不是父死子繼,也不是兄終弟及,而是侄死叔繼,“皇太叔”即位。

李熅是李亨的玄孫,跟憲宗李純平輩。也就是說李熅是唐僖宗曾祖父輩兒的人。

別急,唐僖宗恐怕還不能直接管李熅叫“曾祖父”或“叔曾祖父”。嚴謹的分析如下:

首先從平輩兒的憲宗李純與李熅的關係開始入手。

憲宗李純與李熅同高祖父(李亨),不同曾祖父(李豫,李僙)。

即二人的曾祖父輩兒是親兄弟,同父異母;祖父輩兒是堂兄弟(亦稱“從兄弟”),那麼父輩兒是從堂兄弟(再從兄弟);再到李純、李熅這輩兒,他倆就是族兄弟(三從兄弟)。

憲宗李純是唐僖宗的曾祖父,所以李熅便是唐僖宗曾祖父的族兄弟(三從兄弟),因此,僖宗對李熅的書面稱呼應該是——“三從叔曾祖父”。

全世界只有中文能清楚的表達這種宗族倫理關係,六個字表述二人山路十八彎的血緣關係。

侄子死了,可以傳給叔叔,因為有“皇太叔”先例。曾孫子死了,傳位給曾祖父的,亙古未有,而傳給“三從叔曾祖”的更是聞所未聞。

“皇太三從叔曾祖”?滑天下之大稽。

僖宗不管是晏駕歸西,還是退位讓賢,皇位都不可能輪到李熅頭上。

劉皇叔可以勉強繼承漢獻帝的江山,但“李皇三從叔曾祖”是不可能繼承唐僖宗社稷的。

扒了茅房蓋樓房,打根兒上就是臭的。

田令孜老謀深算,深知這是一出骯髒齷齪的政治鬧劇,是一池渾水,越蹚越渾,深陷其中難免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無論成敗,都將揹負千古罵名,避之猶恐不及。

所以,田令孜向“楊派”示弱的行為乍一看,似乎是“田派”勢力的的集體投降,其實是他以退為進,故意把“楊派”推到風口浪尖之上,推到渾水的漩渦中心,讓楊復恭成為口誅筆伐的目標。

西川,是田令孜韜光養晦的首選目標。在陳敬瑄的多年經營下,西川已經成了田令孜的避風港。躲在這裡,隔岸觀火,積蓄力量,等待坐收漁翁之利。

耍權術,田閹是王者。

【國無二主】

朱玫扶持李熅強行上位,另立朝廷,走出一步險棋。

為了獲得支援,朱玫廣佈恩惠,從中央到地方,一律升官加爵,向全天下行賄,只求天下承認李熅的帝位。

這一招還是很有殺傷力的。

雖然李熅是天子的“三從叔曾祖”,但畢竟是高祖、太宗血脈,李姓皇族。藩鎮軍閥反正是向李唐皇室效忠,管你是皇太子、皇太弟、皇太叔,還是皇太三從叔曾祖……何況還能得到實惠,加官進爵。支援!

絕大多數藩鎮、地方官員都明確了態度:要緊密團結在以李熅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周圍。

特別是淮南高駢,直接上疏勸進:昏君無道,奸佞擅權,您老人家早就該主持正義啦!

光啟二年(886)十月,在文武百官的擁護、勸進下,李熅終於正式登上皇帝寶座,改光啟二年為建貞元年,給唐僖宗上了尊號:太上元皇聖帝。

這一幕還真的致敬了他的高祖父,肅宗李亨。

當年,唐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亂”,駕幸蜀地,其子李亨趁機在靈武登基,遙尊玄宗為“太上皇”;現在,唐僖宗同樣逃亡蜀地避難,李亨玄孫趁機登基即位,遙尊僖宗為“太上元皇聖帝”。

希望討個好彩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