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文藝青年黃巢(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黃巢忽然寫信給新任的天平軍節度使張裼,請他代自己上疏皇帝,請求招安。
張裼,同樣是“於琮案”的受害者,被韋保衡排擠出朝廷,理由是“與於琮來往密切”。
此時的張裼同志剛剛昭雪平反,獲得重啟,雖居節度使高位,卻屬於“外官”,沒有進朝廷,沒有進入核心權力圈。黃巢主動找自己投降,豈不是拱手送來一份大禮?招安首功,將成為張裼重新進入中央的敲門磚。
張裼當即飛書上奏,稱草軍首領黃巢願意接受招安。
朝廷正求之不得,當即下詔,任命黃巢當右衛將軍,先赴鄆州依法解除武裝、遣散部眾,然後再來長安報到、上任。
相應的,曾元裕等人的部隊也應該暫停一切軍事行動。
鄆州城中的張裼,望眼欲穿地等著可愛的黃巢,背景音是《盼情郎》。
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左右開弓還是等不來。
朝廷並不瞭解黃巢,而黃巢十分了解朝廷。
在朝廷看來,王仙芝、黃巢亦或是其他賊軍,都是一副相同嘴臉,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上天入地,也不過是為了一個編制,給個弼馬溫就安靜了。實在不行,就給個“齊天大聖”的編外空名號,也是可以安撫的。
然而“鄆州請降”與“蘄州招安”、“鄧州請降”有本質的不同。蘄州和鄧州的求降是真,而鄆州的求降是假。
黃巢畢竟是“粗通文墨”的,粗通就比不通強。他號準了朝廷的脈門,那就是急於和平招安。所以每當他被官軍逼得走投無路之時,就以接受招安作為緩兵之計,屢試不爽。
曾元裕等官軍奉命停止追擊,眼看著功虧一簣。
黃巢又一次躲過致命的打擊,滿血滿BUFF原地復活。率領草軍轉寇河南。
黃巢是聰明人,他在三年多的造反活動中領悟到了最為重要的兩個經驗:不要與官軍正面打團;招安,是朝廷的癢癢肉,一抓就靈。
但他還不夠細緻,他忽略了一個看似並不重要的教訓:情懷!
小情懷怡情,大情懷傷身,死磕情懷灰飛煙滅。
憑藉前兩條經驗,黃巢一步步做大,並最終入主長安,面南背北,稱孤道寡,做了一朝“天子”。而最後一條教訓,則讓他身敗名裂。
朝廷空歡喜一場,被草賊黃巢戲耍,於是重新調兵遣將,繼續圍剿草軍。
在巨大的剿匪部隊的壓力之下,黃巢遵從第一條經驗,避實擊虛,率軍南下,從河南一口氣兒跑到江西。
來到江西這片處女地,黃巢草軍大肆劫掠,做戰略補充,迅速恢復了元氣。
此時,草軍的老對頭——曾元裕,被調回東都洛陽,以防備草軍的威脅,各戰區特遣團也在河南組成數道防線。剿匪部隊整體呈現被動防禦態勢。
黃巢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但他也得意的太早了。這口氣沒等松完,就聽到一個晴天霹靂:朝廷把駐防西川的悍將高駢調回,任命為鎮海節度使,兵峰直指黃巢草軍!
曾元裕在北,高駢在東,張自勉在追……黃巢面對的是剿匪部隊的天羅地網,草軍生死存亡只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