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文藝青年黃巢(第1/2頁)
章節報錯
【文藝青年黃巢】
及第了,要作詩慶賀;落第了,要賦詩抒情。升官和貶官,也要託物言志;送朋友,也要贈詩相送;閒來無事,也要茶酒佐以詩文。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唐的繁華盛世為文學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而唐詩的鼎盛,除了文人雅士們的那點兒孤傲風騷之外,還有另一個更為主要的原因:詩賦是必考題。
隋朝開創科舉取士制度,以公開、公正、公平的考試選拔國家公務員。唐朝繼承並有所改進發展。
唐初,有秀才、明經、進士等科,而其中以秀才科的等級最高,到太宗時,秀才科幾乎廢絕,因為太難了。
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秀才”跟明清時候我們常說的“秀才”不是一個概念。後世常以“秀才”指進士;而到了明清,則指透過童試的童生(生員)。總之,就是越來越氾濫,越來越不值錢。您只需知道,清末“秀才”的含金量跟唐初“秀才”有云泥之別就行。
到了唐高宗時候,進士科加試雜文(即詩賦),到了玄宗時,進士科的考試已經轉變為以詩賦為主。而進士科的地位最為尊貴,為各科之首,進士及第者往往能夠飛黃騰達,所以這才使唐代讀書人苦心鑽研詩賦,併為我們留下了“唐詩三百首”。
所以說,唐代詩人可不是什麼“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傲嬌文藝青年,而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世俗眾生,研習詩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擠進體制內,手捧鐵飯碗。
當今國人的詩詞水平不及古人,主要原因是當今考試重點是數理化英而非詩詞歌賦。
回頭再看黃巢的詩作……主要看氣質。
不管怎麼說,黃巢也是草軍中文化水平最高、藝術修養最深厚的人了,起年號的重任,自然當仁不讓。
自認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黃巢,果然不負眾望,起了一個響亮的、具有極高辨識度的年號——王霸!
王者之風、霸者之威。
從現在開始,但凡草軍控制的地區,就不再是“乾符五年”了,而是“王霸元年”。
王霸的諧音是王八,尤其是草軍主力盡是山東、河南人,您試試用山東話、河南話念“王霸”和“王八”,傻傻分不清楚。
所以在草軍中,大家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黃巢也很無奈,沒文化、真可怕,我來跟爾等慢慢解釋:“霸是霸王的霸,王是王八的王。寓意,懂不懂?寓意!”
手下眾嘍囉終於聽懂了,寓意壽活千年,長命百歲,挺好的,就這樣吧。
任命“文武百官”自然也不必細表。
如同晁蓋死後,宋江把水泊梁山發揚光大一樣。王仙芝被擊斃後,黃巢也把草軍發展壯大,勢頭大大超越從前,起義事業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黃巢合併了王仙芝的嫡系主力,重整了草軍隊伍,又建元王霸,提升了聲望,提高了士氣。
這支煥發活力的隊伍再一次攻陷了沂州、濮州……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多麼熟悉的地名。哥打的不是地盤,是情懷。
魯西南地區是匪患興起的地方,飽受王黃草軍的蹂躪,同時也是官軍最早集結剿匪的地方。雖然草軍乍起時,一口氣吞併了天平軍全境(鄆州、濮州、曹州),但那多半是因為打了官軍一個措手不及。現在官軍早就嚴陣以待了,黃巢喪失了優勢。
況且,朝廷也對剿匪部隊做了大刀闊斧的人事調動,宋威被免職,而曾元裕、張自勉等一批能征善戰的“主戰派”悍將接任為總司令和副總司令。
黃巢在這裡炒冷飯,顯然不是明智之舉,所以他很快就迎來了一次慘敗,被迫逃進河南地面。
曾元裕不會放過他的。在申州,曾元裕對王仙芝緊追不放,並最終將其擊斃。現在,他同樣要對黃巢窮追不捨,直至把他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