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江陵保衛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役使江陵府(今湖北省江陵縣)的百姓死亡了30%到40%。《資治通鑑》記載“江陵城下舊三十萬戶,至是死者什三四。”僅僅是江陵一城,就有幾十萬人死於草軍之禍。
王仙芝逃到申州(今河南省信陽市)以東,又被剿匪副總司令曾元裕擊敗,被擊斃一萬多賊眾,投降的也有一萬多。
朝廷下詔:宋威年邁多病,不能勝任剿匪總司令,解除其剿匪總司令職務,返回青州,安心做他的平盧軍節度使;擢升曾元裕接任剿匪總司令;張自勉接任剿匪副總司令;
另:李福因救援荊南有功,加宰相銜(同平章事);貶楊知溫為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司馬。李福,就是前文曾在西川任上以理服人,教育“南獨”分子的那位。
曾元裕不負眾望,繼續追擊王仙芝,終於在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將王仙芝圍殲,殲敵五萬餘人,擊斃匪首王仙芝。隨報捷奏章一同送來的,還有王仙芝的人頭。驗明正身,王仙芝這次是真死了。
王仙芝是死了,但他的精神還在。他的精神指引著他的接班人勇敢前進。
【黃巢一家獨大】
王仙芝死了,他的精神還在。在他的殘餘勢力中,有的自立門戶,比如王重隱,為禍江西;曹師雄,剽掠安徽、江蘇一帶;另有一支,首領姓名不詳,在湖南一帶流竄作案。
而王仙芝的嫡系主力,如尚君長的弟弟尚讓,就投靠了另一杆大旗——黃巢。
當時,黃巢正在包圍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尚讓給他帶來了革命火種和王仙芝兵敗被殺的訊息。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尚讓指著身後的敗兵殘將,“申州一戰,我部死走逃亡。哎——”
兵不在多而在精。
尚讓帶來的這批人,雖然人數不多,卻是身經百戰的老戰士,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堅定地鬥爭信念,都是歷經考驗、值得信任的同志。
黃巢也意識到,是時候加強思想工作了,要統一思想,統一領導。
於是,尚讓等人推舉黃巢作為團隊的最高領袖,並給黃巢上了“沖天大將軍”的稱號,以合黃巢落第詩作中“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言壯語。
隨後,黃巢幹了一件很弔詭的事:建元不建國。
在手下的極力擁護之下,黃巢草軍決定棄用大唐年號而改用自己的年號,以示與唐王朝決裂。
取年號非同兒戲,不僅要朗朗上口,還要賦予美好的寓意。
例如當今天子僖宗的“乾符”:仰稽乾符,俯順人志;先帝懿宗的“鹹通”:海嶽晏鹹通。
更不用說太宗的“貞觀”:天地之道,貞觀者也;玄宗的“開元”:曆紀開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漢國再獲受命之符。
草軍之中,最有學問的,應該非黃巢本人莫屬了。黃巢是私鹽販子世家,黑白兩道通吃,家境殷實,也曾識文斷字,舞文弄墨,亦存科舉取士洗白之壯志,更有屢試不第之光榮標籤。
據說某次落第後,曾靈感迸發,大筆一揮,寫下著名的《不第後賦菊》,借菊花抒發胸臆: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還好,字數對齊了。
至於以“詩”的標準來衡量、賞鑑的話,就只能呵呵了。時至今日,人們也只能從“氣勢”上誇讚一二了。
讓我們看一看別人家的落第詩:
“幾年辛苦與君同,得喪悲歡盡是空。
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
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開一夜風。
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唐·溫庭筠
十年寒窗,刻苦攻讀,“與君同”,不料自己卻“盡是空”。但他依舊對及第的朋友表示慶賀,“猶喜故人先折桂”。雖然落第,但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痛罵當局埋沒人才,沒有哀嘆自己懷才不遇,只是非常含蓄委婉地說“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再如: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