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就圍唄,時間不長的。承偉,你得空跟香港大學聯絡下。”

“什麼事?”

“我想讓學校給咱們集團的職員舉辦幾次培訓班。現在什麼最缺知道嗎?人才,人才最寶貴。我想讓職員透過培訓班的學習,能夠獨立思考,能夠幫公司找到利潤方向,能夠形成高效團隊,形成學習氛圍和機制,打造咱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李承偉嘴上答好,心裡不屑道:“說得天花亂墜,還不是為自己去美國定居做準備?”

這時王麗芬拿著一張傳真紙過來,“老闆,金庸先生的社論出來了。”

“拿來我看,”陸致遠搶過傳真紙一看,還真是金庸在《明報》上的特約社論。

“昔有陳琳刻骨狠毒的文章治好曹操頭疼,駱賓王鏗鏘激昂的檄文引得武則天落淚,如今這篇《荒廢的一代》讓我熱血沸騰,此誠為百年來勸學勉進的絕佳好文。

香港很多人不知自己籍貫何處孃家何在,一貫高高在上冷眼看人,特別是對待北來同胞,經常一句‘北佬’或者‘赤佬’罵人。殊不知三五十年前大夥都是‘北佬’,有何嫌棄?不信各位回家問問自家祖先,看看有無例外者?

港府對北來華人都能做到一體皆容,就連越南難民也能妥善安置,何至於同屬一脈的兄弟姐妹反倒嫌惡敵視?這是人做的事嗎?

……

綜上所述,我完全同意關內候這篇文章的觀點,稱呼這些人為‘廢柴’極為妥當。這篇《荒廢的一代》我們應該每五年拿來讀一遍,教育後人牢記自己的籍貫和根本,做一個堂堂正正心懷坦蕩的華人。”

“好,”陸致遠捶桌叫好,“我就知道這些人不會沉默,青年一代荒廢是個極為嚴肅的話題,這些泰斗斷不會坐視不管。”

李承偉和胡勇進面面相覷,接過傳真紙認真看起來。

正如陸致遠所料,岑文修隨後提筆附和,聲稱香港青年數典忘祖乃是國之大事,斷不可行。

黃詹、倪匡也紛紛發文,數落年輕一代過於激進,忘記父輩辛勞不應該。

就連不世出的文學泰斗劉以鬯都站出來講話,說香港素有“文化沙漠”之稱,倘若青年一代自甘墮落不思進取,則香港終將變成名副其實的沙漠。

這場針對青年一代的話題來得如此猛烈,猶如排山倒海一般席捲各大報紙,引來各行各業熱議不斷。

慢慢地,圍在彌敦道的人群開始自行疏散。

臨到傍晚時分,樓下只有兩人滯留不去。

沒過多久,這兩人就被自家老子罵回去了。

彌敦道重歸寧靜,來往井然有序。

“看,我說對的對吧?香港熱血老年不少,咱們該有信心,不是嗎?”陸致遠站在窗邊看著下面,嘚瑟不已。

李承偉和胡勇進在他身後卻是心悅誠服,老闆啥時錯過?繼而豔羨不已:“不愧是做老闆的人,發通火都能形成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