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海稻實驗基地,景區(第1/3頁)
章節報錯
袁老一輩子都和糧食打交道,在研究出產量高的雜交水稻後,就開始朝著其他方向發展。
首先雜交水稻的口感不是特別好,在大家有其他選擇的時候,不喜歡吃雜交水稻。
袁老就開始進一步研究,爭取做到口感好,產量高。
現在的雜交水稻已經越來越好吃了。
解決完以上問題,接下來就是擴大種植面積,佔據華國二分一以上耕地面積的鹽鹼地就成了攻克目標。
一般鹽鹼地都是湖泊乾旱或者靠近海洋和礦產等原因,已經有很多辦法可以改善鹽鹼地。
比如用水澆灌,更換表面土層,種植其他適應鹽鹼地的植物,長期種植改善土質。
以前的大部分方法,基本都是從改善土質的方向出發。
現在袁老用的卻是直接在鹽鹼地種植水稻的辦法。
就連海洋裡也有很多植物可以生存,水稻自然也有希望做到,只是因為植物屬性的關係,可能需要進化數百萬年才可能做到。
但人類干涉的情況下,也許能夠加快這個過程。
此時袁老就在給陳涵介紹鹽鹼地水稻實驗的詳細情況。
“我們現在培植的水稻叫做鹽水稻,這一切都要感謝陳日盛教授,當年我公開雜交水稻培育方法後,全國各地都在外面尋找野生水稻然後雜交。”
“1986年的時候,陳日盛還是個年輕的研究員,他偶然發現在海邊灘塗上長著一些類似雜草又和水稻相似的植物,仔細研究才發現,這就是水稻!”
“當時他便精心照顧,最終收穫了第一代鹽水稻,用這些水稻註冊了專利,這就是第一代鹽水稻,名字叫做海稻86。”
“將近四十年過去,我已經垂垂老矣,陳日盛也從研究員變成年老的教授,最近我大致完成了雜交水稻的研究,終於騰出手準備和陳日盛教授一起,看能不能解決海稻的問題。”
“目前我研究出的最新一代雜交水稻早稻畝產600多公斤,晚稻畝產900多公斤,一畝地雙季產量就可以達到1500公斤了,而海稻86經過多代培植,目前從畝產幾斤,已經達到了300多公斤,和雜交水稻差距還比較大,而我們國家鹽鹼地又非常多!”
袁老絮絮叨叨的將情況和陳涵說了一遍。
聽完介紹後,陳涵吃驚不已,原來雜交水稻已經做到了畝產1500公斤!
他檢視的資料我們大量進口的大豆等作物,畝產不過200公斤不到。
海稻也突破300公斤了,也就是說某些鹽鹼地已經可以種植海稻品種,讓糧食產量進一步增加。
華國目前肯定還是缺糧的,否則也不用每年進口那麼多糧食。
如果不進口,日子肯定還是能過下去。
但糧食價格一定會變的更加昂貴,不但糧食更貴,飼料食用油豬肉等等都會更貴。
解決問題最根本的辦法,依舊是增加糧食產量。
讓華國糧食多到吃都吃不完,這樣就可以拿糧食餵豬餵雞鴨,甚至出口。
至於穀賤傷農等問題其實是不用擔心的。
現在農村其實很少以糧食來當成主要賺錢的手段了,一般賣糧的也是大型種植基地,只有工業化種植才不至於虧本。
普通農民種田賣錢,很大機率賺不到什麼錢。
現在隨隨便便在縣城或者大城市打工一個月賺的錢,就能比得上家裡幾畝地一年的收成。
“300公斤也很不錯了啊,那現在鹽鹼地有多少土地種上了海稻呢,我們國內不是有13億畝鹽鹼地嗎?”陳涵問道。
袁老聞言苦笑著搖搖頭,沒有說什麼只是帶著陳涵加快了腳步。
幾分鐘後陳涵來到另一塊田,這塊田的水稻發育的非常好,稻穗爆滿陳涵估計這樣的一畝地起碼能有好幾百公斤收成。
“這就是海稻86最新一代,畝產300公斤,之前也同樣是海稻86,預計畝產不到100公斤,知道原因是什麼嗎?”袁老嘆氣道。
陳涵稍稍思考馬上就得出了結論,疑惑道:“是因為鹽鹼地含量不同嗎?那塊地您說含鹽量3%的水澆灌算是輕型鹽鹼地,這塊呢?”
“海稻86多代改良,最初只能在0.3%含鹽量的鹽鹼地生存,現在能保持住300公斤畝產,但含鹽量不能超過1.5%,就連大部分輕度鹽鹼地都要簡單稀釋最佳化以後才能夠使用。”袁老解釋道。
原來是這樣,難怪海稻一直沒有大力推廣開。
現在袁老和陳日盛教授連手,估計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想要稀釋鹽鹼地需要用到非常多的水,而一般鹽鹼地區域本身就缺水。
而且有些地方鹽鹼地形成就是因為雨也可能有問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