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石墨烯手機專案後,相信大家對石墨烯這種材料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到時候可能在其他科研方向上產生新的想法,你們可以和曹宏交流,專門成立獨立科研小組進行深入研究然後商業化,比如石墨烯地板、石墨烯抗壓材料、石墨烯衣服等等,經費完全不用擔心。”陳涵宣佈道。

前世各種蹭石墨烯熱度的產品,在陳涵的帶領下,很可能一一實現,陳涵抱有非常大的期望。

所有人聞言愣了愣,旋即歡呼起來。

剛才大家其實有些忐忑,因為很多技術大牛都走了。

他們不知道接下來各自專案組的研究還能不能進行下去,要知道石墨烯本來就是日不落國發明的,國外的研究更加深入,化為這才高薪請了這麼多國外專家。

這裡很多人都是13年左右,從博士畢業加入的公司,他們像學徒一樣跟著這些外國專家身邊交流學習技術。

但終究因為底蘊不夠的關係,還比不上一些外國專家。

現在陳涵卻是重新替代了原本的外國專家,他們又回到了以前熟悉的模式,大佬釋出實驗任務,科研目標。

他們量化分析,然後在大佬的領導下進行研究。

本來這就是他們以為的模式了,直到後面才發現,陳涵遠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強大的多,陳涵拿出的技術,雖然被劃分成了很多個技術細節,眾人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

可是最後結合在一起,實驗就這樣成功了!

這根本就不是實驗了,而是重複製造產品,彷彿所有研究早就經過了驗證,是非常成熟的技術。

有這樣的領導,研究新的課題根本沒有太多難度。

所有人才反應過來為什麼陳涵這麼有底氣趕走外國專家,因為他只需要工具人。

就算把他們都拋棄,重新選擇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應該也可以實現。

這些人收起了心中的驕傲,開始虛心聽陳涵講訴各種技術方向和資料。

陳涵一整天都待在石墨烯實驗室,把每個小組的科研目標敲定,他算是這次石墨烯專案的專案總監。

其實很多東西要是多給陳涵一些時間,陳涵可以把每篇論文都寫出來,其中還包括了技術細節。

但這就涉及到幾百萬字的技術資料了,陳涵昨晚才獲得的資料,根本沒時間和精力把腦海裡的技術寫出來。

好在石墨烯實驗室的人,本身研究石墨烯材料好幾年,自己的學術水平至少也是教授級別。

陳涵很多時候只需要說個大概方向,把關鍵資料透露,他們就能獨立完成各自的細節。

省了很多功夫,等到陳涵把腦機翻譯機器完成,就可以把大腦裡的這些知識資訊,讀取成文字資訊了。

在實驗室的獨立辦公室內,陳涵一個一個的召見每個專案組的成員,分配具體的任務。

最後把所有專案組組長召集在一起,規定大家的實驗時間,必須在一個月內把技術完善,研究出量產辦法,到時候才能授權給手機企業去生產。

有些技術陳涵只知道如何做到,但怎麼去量產,還是需要專家們具體設計一番。

當然這些具體實施都不是特別難,有時候需要更改一下工廠的配方新增,或者冶煉步驟等等。

“只給你們一個月時間,大家加快速度,遇到不懂的可以給我發郵件,我會最快速度回覆大家。”陳涵說道。

總共六七個專案組組長紛紛表示明白,信心滿滿的準備帶著自己的組員開始肝陳涵給的技術思路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