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陳涵就感覺忙不過來了,做科研沒有那麼簡單的,就算是照著論文去做實驗,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少完全公開的技術論文被質疑,就是因為在重複實驗中,無法被其他科研團隊實現。

除了一小部分本身就在進行學術造假的人,很多研究本身難度就很大。

每天他的郵箱裡,都會躺著幾百封請教他各種問題的郵件。

有時候即便重複告訴他們怎麼去實現,還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溫度不對,實驗材料有細微差異等等。

更何況陳涵把每種技術都切割給多個人研究,就更加導致溝通困難。

除非陳涵天天待在實驗室,親自指導每個實驗,否則這種難題得不到解決。

陳涵每天除了培育U型微生物,還有自己的一些研究需要做,他需要趕緊拿出仿生晶片,更加沒時間耗在石墨烯實驗室上。

最後陳涵只能打電話催促麥克,問問他現在腦電波讀取的裝置研究到什麼地步了。

麥克已經待在j工廠裡好些天,一直在和專家們研究腦電波橫波如何不用進行手術就能讀取。

除了增加掃描強度外,似乎沒有太好的辦法。

而增加了掃描強度,很難保證對大腦沒有特殊影響。

畢竟照x光,其實對人體也有一些損傷。

每個X光拍照的大門都是特殊材料製作,並且大門上還有輻射標誌。

掃描大腦內部的腦電波訊號,其實原理和X光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腦電波訊號是神經元細胞電訊號活動時產生的訊息,讀取這些資訊,就要用到掃描技術。

現有的技術都是透過做手術,把電極片放進大腦中實現。

麥克講訴自己遇到的困難,現在機器造出來了,人要躺在X光儀器那樣的大型監測儀器內,才能實現完整的腦波讀取。

並且有很大的機率對身體有些損傷。

距離陳涵提出的,將腦電波讀取儀器縮小到拇指蓋大小,還有非常長遠的路需要走。

陳涵之所以提出這個技術指標,自然是因為幾年後,馬斯克就研究出了腦機介面技術。

因為上輩子沒有研究過,他也不知道馬斯克的腦機技術,有沒有使用到腦電波橫波。

“這樣吧,我馬上過來看看,縮小化的嘗試現在先不急,大型儀器讀取腦電波技術也不錯了。”陳涵電話裡說道。

“好的,那您過來看看,我很需要您的意見。”麥克鄭重的說。

陳涵在他看來就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似乎對什麼都能說出一些道理,腦電波橫波就是陳涵發現的。

說不定陳涵看了現在的機器後,有新的想法呢。

陳涵要去的地方都快屬於山區了,而且距離現在的位置幾百公里外,這麼遠的路程開車都要很久,但是沒有關係,陳涵還有自己的專屬飛行器。

除了坐20多人的首富款小飛機外,陳涵自然有一些特權。

在陳家別墅隔壁已經被徵用的別墅花園裡,修建成了直升機停機坪。

需要緊急出行的時候,陳涵完全可以坐直升機出行。

直升機的失事機率其實還沒有車禍高,每次直升機出什麼事都會成為新聞熱點,這和客機空難的情況差不多,因為太少見了,所以每次出現肯定引起大家關注。

所以陳涵也不是很排斥直升機出行,況且他乘坐的直升機是j方高手駕駛,這架直升機還是特殊型號,是由直10改裝而成。

直10算是國內最先進的直升機了,才過去的八月,剛完成了全部列裝。

調了一架給陳涵使用,足以看出智慧產業規劃部對陳涵的重視。

以現在陳涵的出行來看,誰都知道陳涵是惹不起的人,在華國誰出行能夠隨時坐這玩意兒呀!

陳涵也不是第一次坐了,之前出行也坐過幾次。

他的特殊防彈汽車沒到之前,都是坐的直10。

幾百公里,也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趕到。

直升機走的都是直線,速度自然比開車快的多,陳涵在直升機上看到了無數迎接他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