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明的黨爭從未斷過(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財富就是一切的根基,有了財富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儒家,而且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財相助,升官自然更加容易,這是他這個皇帝也改變不了的事情!
有錢財相助,政績自然好看,甚至官聲也好,而且撐檯面的人也更多,他這個皇帝也無法把一個政績佳、官聲好、人緣好的人踢出官場,這是壞規矩的事情。
皇權是規矩的第一受益人,如果他這個皇帝帶頭壞規矩,那就是在自掘墳墓!
朱慈煌能夠看出儒家的圖謀,其他人自然也有看出來的,一個身穿四品官服的官員站了出來。
“啟稟陛下,行教化之法,當以大明律為先,肯守大明律法的,方為大明的子民,所以當派遣法家子弟前往!”
看到說話的人是殷勇,朱慈煌頓時瞭然,法家這是準備摘桃子啊。
殷勇是裴徽的弟子,也是法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一般的事情,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殷勇出面,裴徽已經隱於人後,極少出現在人前了。
當然,裴徽也是怕犯忌諱,畢竟一個學派領袖的影響力是很驚人的,如果總是高調現身,那麼他估計離死亡也不遠了。
不過兩家爭奪東南亞的主導權,也有一些人臉色極為難看,其中以鄭芝龍和顏思齊兩兄弟為最,因為好不容易在水師中站穩了腳跟,再加上以前作為海商時積累下來的人脈關係,現在他們兩家在東南亞混得如魚得水。
如今儒法兩家想要站在他們頭上,兩人又豈會不惱!
“啟稟陛下,儒家的教化之功歷經千年考驗,教化之法當行儒法!”
孫乾再次出列,這次是儒家正式反撲的號角,絕對不能有失,自從孔家敗退湖廣後,儒家大量官員被調離中原這個核心之地。
如今儒家在中原地區的官員已經不足原來的三成,連被他們視為根據之地的湖廣和東南也有大量的各學派官員滲透。
更重要的是,現在各學派的官員都還將儒家官員視為共同大敵,聯手打壓,若是再不反撲,恐怕再過二十年,儒家就得跌落到和法家、墨家同一層次了,這是他們所無法接受的。
“此事再議吧。”
見狀,朱慈煌擺了擺手道,說實在的,對於這種現狀,他並不想改變,雖然這種做法確實不利東南亞各族融入中原,但是這種做法現在卻是真真實實增長著大明的底蘊。
藩王們掠奪了大量東南亞人口為奴,為大明百姓空出了大量的土地,也減少了反抗力量的出現。
與此同時,這些奴隸也給大明帶著充足的免費勞力,大明能夠維持這麼大的疆域,除了強大的軍隊外,這些免費勞力提供的資源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畢竟朱由校為了防止出現地方藩鎮,所有地方軍隊的供應都是由朝廷供應的,雖說有了鐵路之後,途中損耗已經少了很多,但奈何大明駐紮各地的軍隊確實多啊,其中一些地方比較偏僻,沒有鐵路到達,依舊要人力運輸。
每年需要付出的糧食如山如海,要不是這麼多免費勞力,單憑大明的百姓,早就撐不住了。
不過他雖然也惱火儒家不識抬舉,還想再次重新掌權,但是朱由校曾經告訴過他,作為皇帝,不到不可避免的時候,絕對不能親自上陣,上了陣,就是降低了自己身份。
所以這件事,他準備丟給藩王們,雖然藩王們沒有軍隊,也不能插手朝廷政事,但是這麼多年的奴隸貿易,藩王們也有了自己的利益大網。
現在儒家要斷藩王們的根,自然得有承受藩王們報復的準備,藩王這張利益大網的受益者可不少,若是真動起手來,說不定連儒家反撲的火苗都給他撲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