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不會養豬的鐵匠不是好廚子(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是他們制定的規則,他們在這個規則裡面贏了幾百年,一旦發現在這個規則裡面要被趕上了,他們會接受,還是改規則?”
雖然是問句,但房長安很注意自己的語氣,並不給人質問的感覺,更像是請教和探討。
他將來自後世發生的事情講完,任我行臉上表情變得凝重起來,但很快又放鬆下來,笑著問道:“房總大老遠跑過來,又把其他人都趕走,就是為了說這個?”
他語氣隨和,像是跟老朋友開玩笑,一把年紀,反而像是回到了孩童般的語氣神態,完全不見心底老謀深算的城府。
房長安笑道:“不論華為還是中興,亦或者古詩詞、小米,我們都是同一片土地上生長的樹木,有人看不得這片土地上長出參天大樹,看到有長得高了的,就想要降下風雨,把它摧折,甚至是拔起……一片樹林,總比一棵樹要更能擔得起風雨。”
他說話的時候,任我行一直在盯著他看,神態平和專注,很認真聽他講話,卻看不出他的喜怒想法,等房長安說完,他才輕輕嘆了口氣,往後靠在了椅背上,又輕輕嘆一聲,似乎是在思考。
按照後世網上曝光的訊息,華為的備胎計劃是眼前這個老人一手推行,華為內部一直都有反對的聲音,因為這個計劃的前提是“美國忽然不賣給我們了”。
但準備到了現在,每年花那麼多錢,合作不還是好好的?
每年大筆大筆的錢砸進保險櫃裡面,圖啥呢?
房長安這番話,應該是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在全力與世界接軌的背景下,就算不是唯一,也是為數不多贊同他的話語了。
房長安緊接著笑道:“當然,華為不乏能人,這些事情本輪不到我來置喙,但古詩詞根底太淺,一旦風雨來臨,實在是希望站在前面的大樹能站得更穩當一些,有冒昧不當的地方,還請任總不要介意。”
“哎——”
任我行又擺擺手,誠懇道:“你說的很對,很有道理,比我想得看得長遠。”
這自然是謙辭,房長安也不接話,笑道:“我知道華為肯定有準備,不過……”
他頓了一下,然後才道:“假如,假如對岸真的向華為動手了,華為靠著現在的準備,撐過去了,會發生什麼?”
“他們會承認失敗,看著華為繼續屹立不倒嗎?”
“他們只會惱羞成怒,哪怕是他們制定的規則內,所有的武器都沒有效果,華為都扛了下來,也不會認輸的,海盜的後代,在歷史興衰面前,可能會很有風度的承認失敗嗎?”
“所有的規則都是偽裝,真正的規則只有一條,他們是獲勝的一方!”
“一旦在規則內的結果不是如此,那就是規則錯了,另外改一個他們不會輸的規則……一旦到了那個時候,華為不死,打壓就不會結束。”
“目前我們國家的軟肋,主要還是集中在半導體領域……如果可以,我想跟華為合作,在這個領域,把根扎得更深一些。”
“當然,這目前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具體能不能合作,怎樣合作,還要進一步的商量和探討,並且現在古詩詞的體量還不夠大,能做的十分有限……但不管怎麼樣,如果可以話,我還是希望能提前做一些準備。”
經歷後世貿易戰之後,多數國人都知道半導體產業是中國的軟肋,然而事實上,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晶片上下游全產業鏈的國家!
也就是說,如果忽然間全球所有國家之間都不能貿易合作了,中國是唯一一個可以自己製造出晶片的國家!
那為什麼還是軟肋呢?
因為眾所周知,地球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而所謂的軟肋,也主要集中在中高階製程領域,其中又以製程要求最高的手機晶片領域為代表,具體體現就是被鎖死的華為。
國內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晚,而半導體行業更新迭代極其迅速,遠遠超過其他領域,這都導致了追趕困難,不過,在六七十年代那麼困難的時候,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距離西方也只有5~7年的差距。
而到了18年貿易戰的時候,這個差距變成了30年。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轉變為市場經濟之後,一時間還沒適應新形勢,將半導體這種天生需要國家扶持的產業在事實上近乎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