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奎因在上網的時候,總是會對一些網站產生熟悉感,比如GeoCities,白奎因在第一次見到這家免費為使用者提供“個人網頁”服務的網站時,就產生強烈的熟悉感。

於是趕緊安排莉娜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名為“QB的大家庭”的個人主頁,莉娜的一部分工作,就是維護該主頁,在上面更新一下白奎因的最新動向,偶爾以白奎因的名義和在網頁內留言的粉絲互動一下。

同樣的情況,白奎因在使用購物網站eBay,搜尋網站Lycos,聊天軟體ICQ,甚至大衛鮑伊搞的那場失敗的線上演唱會,都給了白奎因極大的熟悉感。

這意味著,這些網際網路產品在未來時被普遍使用的,白奎因認為,一定是經常使用的東西,才會給他熟悉感。

當然了,還是《蝙蝠俠與羅賓》的前車之鑑,即便eBay,、Lycos、GeoCities、ICQ都帶給他熟悉感,也不能確定笑到最後的就是他們。

除了對一些網站會產生熟悉感外,白奎因還會在上網時偶然冒出一些“點子”,比如說,在某處加個下拉選單,將廣告框挪到角落,精簡搜尋主頁,增加對話儲存功能等等。

投資Flasasash上。

等他掌控“爛番茄”的時候,終於有一個讓他“一展所長”的地方了。

“爛番茄”的籌備階段,遠在英國拍戲的白奎因就透過郵件“遠端微操”對網站結構和互動功能提出了建議。

除了不切實際的給每個使用者建立一個“個人爛番茄頁面”外,大多被唐森他們採納。

白奎因的幾個建議,比如“普通使用者”可以對“影評人的專業使用者”的每條影評點贊或者點反對,使用者之間可以互加好友,對“影評人使用者”加關注,都獲得了三人組的一直好評,實際執行來下,也是使用者喜歡“爛番茄”的主要原因。

但是有些意見就讓唐森三人組疲於奔命了,建立已經上映過的電影以及國外電影資料庫這件事,就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而且至今沒有全部完成。

而在建立完這個資料庫之後,白奎因還想要讓普通使用者能夠對“老電影”打分、寫影評。

這不就是IMDB在乾的事情嗎?

何必和人家搶飯碗?

這應該是三人組對白奎因不滿的一大原因。

另一個原因就是白奎因屢次干涉爛番茄的打分,只要是韋德馬克映像出品的電影,就必須要在上映期間內保持高新鮮度。

《心靈捕手》和《美國精神病人》還好,本身口碑就不錯,只要調整幾個差評就能保持在80%以上的新鮮度。

苦就苦在《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幹了什麼》,這部電影雖然票房不錯,但是由於是青春偶像型的懸疑片,口碑很容易兩極化,而且影評人大多對這類爆米花電影嗤之以鼻,更別說其中還有幾處明顯破綻了。

為了為此《去年夏天》的高好評率,三人組想了許多辦法,但了不少罵名。

“爛番茄”如果被抓住不夠公平中立的把柄,是會動搖其根基的。

這也是三人組對白奎因態度不好的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核心的問題在於“爛番茄”的未來發展方向,白奎因藉著經常來爛番茄串門的賽義德之口,向三人組提出了一個建議。

但是顯然,白奎因的建議對三人組來說,是不切實際的,由於正是三人強烈拒絕的反應,讓白奎因不得不親自來“洗腦”。

“QB,你喝什麼?西湖龍井?碧螺春?還是信陽毛尖?”

唐森的辦公室裡,有一整套功夫茶具,在越南出生、港島長大的唐森對喝茶還是有一定研究的。

派瑞克·李說道:“要不讓QB試試你新弄來的雲南普洱吧,那種茶QB一定沒喝過的。”

“哦?生普還是熟普?”白奎因隨口問道。

“這個……我看看啊……”唐森開啟櫃子,拿出茶餅,對著紅色的銘文看了半天,一直沒看出什麼名堂來。

“我看看……”白奎因接過茶餅,開啟一瞧,“是熟茶,算了,咱還是龍井吧。”

“QB,怎麼看出來的?你對茶葉很熟悉啊!”派瑞克·李驚歎道。

白奎因謙虛道:“也不算很熟,就是機緣巧合知道一點……”

“可不像一點……”唐森意有所指。

“真就一點,我這人吧,就是什麼都知道一點,但是沒有你們專精。”白奎因順勢往話題上引。

“我覺得還是專精一點好。”

“可是什麼都會一點更容易賺錢啊。”

另外兩人早聽出白奎因和唐森在爭論的是什麼,但卻不好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