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小到大,這位九師兄沒少坑自己。每一次自己玩心眼都玩不過他,最後還是自己吃虧。

“是,主人。”

陳圓圓走後,万俟均盤坐在墊子上,拿出地圖觀看。

鳳鳴關以外的所有城池,已經全部盡數歸了明國。而讓万俟均感到意外的是,漢、唐兩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什麼大動作。

這也讓万俟均猜測,可能兩大國之間正在醞釀一場曠古爍今的大戰。而在這場戰鬥來臨之前,秦國要做的就是迅速發展,以便應對接下來的戰爭。

因為此時的漢、唐開戰的話,就會引發其餘各國的相互征伐,到那時,明國、清國都是自己的首要敵人。南疆三十萬蒙家軍不可在調動,否則真的就出大事了。而秦國經過此次戰役後,人口銳減,又割讓出去了一半的疆土,想要快速發展,談何容易呢?

其實秦國還是有很多荒地的,那裡土地肥沃,但由於人口匱乏因此無人耕種。如果想改變這一現狀,那就秦國就必須要對外開放,推行新政,招各國百姓入秦。

万俟均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對於現在的秦國而言,是最好實施的。

第一:開放秦國,與各國通商建交。

雖然現在的秦國百廢待興,但有道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國還是有著一些底蘊的。可以派一使者,遊說各國,促進大秦的商業發展。

第二:收各國百姓。

秦國有大片的荒地未曾開墾,而秦國人口銳減,秦國可頒佈一道詔令,凡入秦者,皆可獲得五畝良田,房屋自蓋,而且免稅三年。入定居秦國,所生後代皆有人口分配良田,生一男子便可獲得一畝良田,也就是說生的越多,你獲得的良田就越多。

第三:稅收。

入秦三年後,百姓便要開始納稅。這稅收也是按照人頭收稅的,家中一個男人便交三成的賦稅,比如你初到大秦,會獲得五畝良田,頭三年免稅,你可以免費耕種。不過三年後,便需要你納稅三成,而你的兒子,一出生便有一畝良田,但一家人裡,只收三成賦稅。也就是說,不管你家有多少良田,根軍你良田的總量,秦國只收取三成賦稅。

第四:三公九卿制。

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

第五:什伍連坐制。

為了百姓投機取巧,偷稅漏稅。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同時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

万俟均把這五大新政擬定好以後,交給嬴政批覆。可嬴政只有十一歲而已,對新政根本不瞭解。於是万俟均便與白起一起商議,此五大新政能否在秦國頒佈下去。

“先生,其他的都好實施,只不過這稅收問題,恐怕有些困難。”白起皺著眉頭說道。

“哦?為何?”万俟均不解的問道。

“首先,先不談那些世家會如何,這條新政一頒佈,還有幾人從軍?”

白起的話讓万俟均陷入了沉思,既然生孩子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良田,那都在家生孩子就可以了。等孩子到了年齡分家了,組成新的家庭可以再繼續生,在獲得良田。這樣確實可以很快的使秦國人口急劇增長,但是誰還想著去拼命打仗呢?

從軍無非就是混口飯吃,亦或者多殺敵人,就能多得良田。而現在他們只要在家生孩子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從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