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裡面摻雜的不符合要求的也少。

蘇青媖把大家送來的嫩芽倒在一個大的竹簸箕裡,攤開,檢查一遍,挑出不合格的及雜質,剩下的才稱重結算。

半點都不含糊。

雖然第一天大家沒經驗,採的不多,但銅板拿到手,少的都有大幾十文,多的有二三百文,個個喜上眉梢。

揣了錢謝了又謝,才離去。

蘇青媖還在收拾柏家寨送來的嫩芽,那邊李管事送來的兩個炒茶師傅已經架鍋開始動作了。

蘇青媖跟他們探討了一天,發現兩位都是資深炒茶師傅,她也就不操心了。

全家人圍觀。

茶還沒炒好,又迎來了一批年紀大的老頭老太。

看著家裡人都賺到了錢,他們爬不上山,只在家乾著急。便相約著跑蘇青媖這邊討些活做。

原本採茶果的時候,他們在家還能幫著剝茶籽曬茶籽,便現在這採茶都沒把茶往家帶,沒他們的事了。

這不行。

他們也要出份力。

“還真有些事要找你們。我需要很多竹簸箕,曬席,曬架,你們要是能做的,幫我做些吧,我都要。”

老頭老太喜得直點頭:“好好,那個我們能做,能做的。在家一天就能編好幾個。放心吧,回去我們就砍竹子去。”

“這,太晚了……”蘇青媖看了看天色。

“不晚不晚,門前屋後就有竹子,還看得見勒。”

好吧。

也不能攔著別人賺錢不是。

兩個炒茶師傅連夜把寨民們送來的幾十斤嫩芽全都炒好,才睡去。全家人嗅著滿院的茶香睡了個好夢。

第二天傍晚,柏家寨送來的茶裡,就不只是嫩芽了,還有茶青。

姑娘女人最喜歡嫩芽,送來的幾乎也都是嫩芽。

男人及年紀大的婦人送來的則都是茶青。

採嫩芽太需要耐心了,那就是個細緻活。稍不留神就掐斷掐碎。

不過雖然茶青價低,但量大,得的錢也不少。

手快的一個嬸子採了二十多斤。得了六百多文錢,高興地直蹦。

但茶青不合格的也比嫩芽更多。

很多茶梗和老葉摻在其中,挑得蘇青媖等人眼睛都花了。

最後實在挑不過,就把現場送茶葉來的人留下,你挑我的我挑你的,合格了才稱重算錢。

大家沒什麼意見。銅板就吊在眼前,半點不嫌累,在蘇家就是一通挑撿。

兩個師傅這一天直炒到天亮還炒不完。

覺得扛不住了。

柏家寨的人再採兩天,手速就上來了,新手變老手,量只會越來越多的。

而且怕是別的寨也要送茶葉過來了。

他們兩個人就是十二時辰不停歇地炒制,怕是也炒不過來。一天一人能炒三四十斤幹茶就頂天了。

好在第三天下晌,李管事那邊又送了六個炒茶師傅來。

把蘇青媖家的後院都佔用了,魯氏種的小菜都給拔了,搭起竹棚,一溜架起八口大鍋。

蘇青媖又從新寨那邊請了八個婦人回來專門燒火,這才算是解決了炒制的問題。

從第三天開始,蘇青媖便沒一刻是閒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