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姐夫不願過來,他還能理解。為什麼兒子也不願帶著孫子過來呢?

蘇父聽青楊讀完信,眼神黯了黯。

“挺好的,你姑母他們一家過得好,爹也就放心了。青松,他現在跟著楚王,沒準,沒準也有一番造化呢。他岳父也不會袖手旁觀的。挺好,挺好的。”

蘇父頭也不抬地說完這一番話,就轉身進屋了。

蘇青媖覺得他的身影看著有些落寞。

“沒事,你們散了吧。我去看看你爹。”蘇母說著便跟著進了屋。

蘇青柳與蘇青媖幾個面面相覷。

“姐,爹一定是傷心了。”青杏心裡有些難過。

她就知道有了嫂子後,哥哥不會過來跟他們團聚的。嫂子想過她孃家那種光鮮亮麗的生活。才不想當個山裡人呢。

“哥哥應該是想來找我們的。哥哥不喜歡那種天天應酬的生活。”青楊忽然說了一句。

蘇青媖看了看他,也許青楊才是最瞭解青松的人。

嘆了口氣:“哥哥成親了,他眼裡也不再只有父母和我們。他還有妻兒。他們才是陪伴他到最後的人。他自然也就不能只顧著自己的意思。”

屋子裡,蘇母心裡也是失落不已。

她想兒子,想大孫子。

本來以為兒子接到他們的信,就會過來找他們,然後一家人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哪怕兒子在別的州城,以後也能經常看到。

但沒想兒子有他自己的想法。

“你別難過了,兒子成親了,他也要顧著他自己的小家。姐姐那邊也是,她一大家子人,也要看兒女們的意思,我們知道她在那邊過得好就行。”

見蘇父悶著頭不說話,蘇母又勸道:“你以前只是怕姐姐過不好,但現在外甥女婿有了造化,以後大姜也會跟著有造化的。她一家以後過得好,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幹嘛一定要姐姐過來投奔我們。”

蘇父抹了一把臉:“我不是一定要他們過來。我就是,就是……”

蘇母嘆了口氣:“我知道你心裡想什麼。你就是想著一家子人,都在一起,平時有個走動的親戚,說說話。你,是不是想橋頭村了?”

蘇父不說話。

“橋頭村我們一家又過得不好,你幹嘛老是念著它。現在咱們跟著青媖他們住在一起,除了青松,幾個孩子都在身邊,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你看看寨子裡,那些從北方逃過來的,沒有一家是齊全的。大家都樂呵呵地住在這裡,都覺得這裡好。人家還賣身給青媖。還天天活得樂呵。你就是不知足。”

蘇母有些不能理解蘇父的想法。

“我沒有不知足,也沒想回去。就是,就是,偶爾想一想……”蘇父說道,那裡是故鄉啊。

幾十年的夫妻了,蘇母哪裡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你別讓孩子們看了難過。孩子們現在都在我們身邊,我們有吃有喝,孩子們也聽話孝順,你還想東想西。”

屋子裡,夫妻二人正在小聲說著話。

屋子外,蘇青媖等人望著屋子,也不敢靠近打擾。

“爹應該是想咱們老家了。”蘇青媖說道。

她能理解蘇父的這種感受。

哪怕故鄉的人、事再不堪,也總是會在心裡想著念著。有時候在路上看見一個故鄉的人,聽一回鄉音,都覺得親切無比。

“老家有什麼好想的。繼奶奶對我們一點都不好。天不亮就要爹孃去地裡,天黑才回來。幾個叔叔偷懶爺爺奶奶從來不說他們,爹幹得少了,爺爺就問爹是不是對他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