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她這麼一說大家就都明白了。

這個東西好啊!

那火桶只能坐一個人,家裡人多的,得做不少個。這要是能做成一張那麼大的火床,一家人都能坐在上面,多好啊。

睡覺都能暖暖和和的,不用擔心火盆裡面柴火燒沒了。也不用擔心屋裡有煙氣嗆人。

這個好!

紛紛圍上來問怎麼做。

蘇青媖便把圖紙給了泥瓦匠。圖畫得清晰明白。泥瓦匠一看就懂了,立刻就著手開工。

其他心動的寨民一看,炕還要連線土牆。他們家都是木頭房,看來是做不成了,很是沮喪。

蘇青媖便說道:“炕不一定要連著牆。木房子也能做啊。”安撫道。又畫了一個圖,解釋給寨民們看。

等於是在木房內單獨做一個很大的火床,用泥做的,而不是用木頭。

但是要砌煙道煙囪。而且有個好處,灶門不一定要砌在屋外了,砌在屋內也可以。半夜不想出門往灶口添柴,可以把灶口改在屋裡。

還可以在火床上連線一根菸道,和火盆架子連在一起,火盆架子也用泥砌,把它固定在屋裡,把灶口砌得遠離床。這個泥砌的架子上架火盆,灶口連線火盆再透過火盆的煙道,傳到炕床上。

這就不需要把炕床挨著牆砌了。

蘇青媖在寨子裡走了一圈發現,寨子裡都是木頭房居多,有些人為了冬天取暖,在屋裡挖了一個土坑做為灶洞。

在灶洞裡面放柴火取暖,二在上面吊一口鍋,可以燒水,也可以燉上一鍋菜,一家人圍坐一起吃。一邊取暖一邊吃。

看著是很便利。

但是吧,屋裡就被火氣煙氣燎得周圍一片黑漆漆的。

家裡的傢俱衣物,也都是灰撲撲的,落了一層灰,顯得又黑又暗看著還不乾淨。

這意思很好,一舉多用。但就是沒做好排煙。

蘇青媖跟大家一邊畫圖一邊解釋,把大夥說得心裡火熱無比,恨不得拉著泥瓦匠就到自己家裡整改一番。

蘇青媖又根據寨民們的火盆,畫了一個火桌的樣子。打算放在食廳。

這冬天,在食廳吃飯估計也是一件吃苦受罪的事。

飯從鍋裡盛出來放到桌上,估計不到一會,油就該凝到一塊,菜也冷了。有火盆也沒用,太區域性。

做個火桌正正好。

中間是火桶,用一個木頭圓桌把它蓋起來,整個圓桌就相當於火盆的盆沿,下面做底座,做灶口,可以燒柴火。圓桌中間挖洞,用鐵欄隔檔,可以放鍋具,燒水炒菜都可以。

中間火桶的熱氣會傳到桌子上,一是可以使飯菜保溫,讓吃飯可以更優雅,不用跟打仗一樣,要趁熱吃。

二來圍坐火桌,腿部也能得到來自火桶燃燒的熱氣,得以保暖。在桌上吃飯喝茶做針線活都可以。想要再暖和一點,可以沿著桌子邊沿加罩一層圍布,腿放裡面,又暖和又舒服。

再在一邊做一根管道排煙。屋裡沒有絲毫煙氣不說,還乾淨又暖和,整個屋子都能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溫度。

這妥妥的一神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