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媖和魯氏在寨子裡轉了一圈,算是知道了寨民們冬天都是怎麼取暖的。

每個人家裡都是火盆火桶火籃子這一類取暖工具。

冬天一到,把火盆往屋裡一搬,全家人圍坐在火盆前取暖。

火盆是用黃泥土反覆摔打揉制而成的,冬天一到,在火盆裡放入木柴或木炭,藉著火盆裡燃燒的熱氣來取暖。有些火盆有盆沿有些沒有。底座則是三足或是四足的。

蘇青媖還看到有些寨民會在火盆外面,嵌上一個木架子,方便搬運,也可以擱點東西,杯子之類的。

有些寨民會把火盆做高做大,做成火桶樣式,上面加上隔欄,人可以坐在上面取暖。

如果需要在外面走,就提著火籃子,把火盆放在籃子裡面,籃子用竹子或是木材編制而成,邊走邊提溜著走,妥妥的行走的取暖工具。

跟富貴人家抱在懷裡的手爐和湯婆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青媖沒看過這些,在寨民的家裡看得津津有味。

大山裡的寨民們為了取暖,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

魯氏很感興趣,看得非常仔細。馬上就想到泥瓦匠和木匠家裡,準備給一家人也做幾樣取暖用的火盆及各種工具。

蘇青媖拉住了她。

兩人回到家裡,蘇青媖畫了幾張圖,讓她去找泥瓦匠和木匠做。

火盆裡不管是燒木柴還是木炭都有煙氣,放在屋裡,煙熏火燎的,一是嗆人,二是容易二氧化碳中毒。

小寶還小,她得排除掉這些潛在的危險。

看著小寶因為長凍瘡都不往屋外跑了,蘇青媖看著他扒著門框往外看,心裡很是難受。

孩子很聽話,自己也知道往外跑,手會癢,會難受,大人說不能往外跑就安靜地呆在屋裡。

小寶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她不能讓他一整個冬天都關在屋裡。

而且這大山裡,屋裡屋外幾乎一個溫度。不能讓孩子一直呆在床上。

蘇青媖便又找了泥瓦匠,讓他帶幾個人過來做炕床。

家裡不止小寶,其餘人也是沒有一個是在大山裡生活過的。這大山裡冬天不僅冷,還又潮又溼,怕大家受不住,蘇青媖便打算做炕床。

寨子裡的泥瓦匠帶著家裡的兩個半大小子,及寨子裡的幾個有經驗的老人都到了。

蘇青媖的事大家都很是放在心上,一聽她家裡要做活,寨子裡能上手做泥瓦活的人都到了。

一聽做炕床,大家教懵。

沒做過啊。

再一聽像火桶一樣,底下能燒火,上面能睡人,好像聽明白了。就是把火桶做大一點唄,坐著取暖變成睡在上面取暖唄。

不對,能做成可以在上面睡覺取暖的火桶?

個個都來了興趣。

忠寨主百忙之下都小跑著湊了過來。

蘇青媖便笑著解釋:“不叫大火桶,叫炕床。咱們南方取暖用火盆火桶火籃子,北方都是在屋裡砌炕床,冬天就一家人坐在炕床上取暖。”

“炕床中間挖有煙道,有灶口和煙口,灶口燒柴,燒柴產生的煙和熱氣呢,就烘熱整個炕,使炕產生熱氣,達到取暖的目的。而煙呢就從煙口透過煙囪排出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