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他還藏有這麼一招。”徐氏恨的牙癢癢的,之前唐時中隨意找的藉口,被宋昭給抓住了重點,她當時便有些擔心,但想著這又如何?難不成宋昭還能硬幫著宋昌前去參加武舉嗎?

沒想到宋昭還真的有這個膽子,這個宋昌也是糊塗,自己的私章什麼時候被宋昭給偷去了也不知道,就這麼糊塗的在舉薦信中蓋了章,成為今年的武舉人。

“母親先彆著急,就算宋昭想要陷害三弟,只要三弟到了國子監在第一輪自動棄權便可以了,三弟不會有危險的。”宋藝耐心的勸著徐氏,徐氏有些蔫蔫的坐下,她又何嘗不知道?可是這樣相當於逃兵的行為,會讓宋昌成為其他世家子弟眼裡的笑柄,這日後宋昌要是繼承了國公爵位,這類芝麻爛穀子的陳年往事就會成為他的汙點。

“宋昭好陰的心,他是希望你弟弟能夠在武舉的比試中受傷甚至……”徐氏信佛,所以她不會對著自己兒子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

宋藝明白她的意思,忙安慰道:“只要三弟安全無事,其他的都是小事。”

徐氏突然想到另外一個方面,猛地抬頭問宋藝:“藝兒,你說宋昭他給自己也報了名?”

宋藝點點頭,有些不敢相信:“正是他的名字也在其中,女兒才想不明白,他……怎會去冒這個險?不是說參加武舉的世家子弟,若是敗了,那就連蔭封之路也會被封……”

武舉中的舉薦畢竟有點走後門的關係,世家子弟若能得到朝中大臣的之臣,都不用經過民間的遴選,這對辛苦打拼上來的其他人多少有些不公平。為了避免有更多的世家子弟因為好玩而刻意報名舉薦,所以朝廷出了這麼一條規定,參加舉薦的世子以上的人選,如果在武舉中未能獲得前三甲名次,便不能再被視為世子的人選。

“是的,是有這麼規矩,所以他為何會冒這個險?”徐氏點點頭,難不成宋昭是打算搏一把?既然已經知道有她在這裡壓著,他很難能夠繼承國公的爵位,所以乾脆趁著自己還盯著世子頭銜的時候,直接參加武舉,若得了名次,便是官身,有了官家身份,自己想要再打宋昭國公府蔭封的主意,可就難上加難了。

徐氏想到這裡,臉色越發難看起來。

以前的她不是沒有想過這個方面的問題,但她卻從不擔心,因為宋昭的性格像極了他那死去的親孃,都將面子看得非常重要,這樣的他,怎會冒險參加武舉的舉薦?

是誰令他改變了主意?

“夫人,小姐,姑爺來了。”

一聽到唐時中到了,宋藝的臉上也稍微鬆了口氣,忙讓下人將唐時中迎了進來。

今日武舉舉薦名單一出,大家都知道安國公宋府家的兩名男丁全都報名了,一下午都在討論著此事,唐時中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他接到宋藝訊息的時候,自然明白宋家人找他來的目的,就是詢問此事的真假。

“名單是兵部出的,自然不會有假,宋昭現在不在家吧?”經過上次的事,唐時中已經許久未來安國公府了,每次再來的時候,都十分謹慎小心,要先將四周都看上一遍,確定沒有宋昭的人趴在房頂,這才敢小聲開口。

宋藝搖搖頭:“放心,他已經幾天沒有回來了,也不知道在忙些什麼。我與母親原本不在乎他的死活,若是能夠死在外頭,豈不是更好?但他鬧出了這麼一出,倒讓三弟陷入了被動——”

“三弟呢?”

畢竟事涉宋昌,按理說他應該也要在場。

宋藝有些恨鐵不成鋼,羞愧的說:“下午知道訊息後我便將他從鳥園裡拽而來回來,此時昌兒他……正在房裡發脾氣呢,說是不過就是參加個武舉,有什麼可怕的,既然宋昭敢將他的名字報了上去,他不去應戰,豈不是會讓人活活笑死?”

徐氏罵了一句:“逆子”後,長嘆口氣,望著唐時中說:“時中,昌兒年紀還小,心氣又強,最是激不得。宋昭一定就是看準了他這點,所以不吭一聲就將他往火堆裡送。你也知道昌兒,他文不行,武不就,你讓他做兩詩還勉強能夠念得出來,但這可是武舉,刀劍無眼的武舉,還要籤生死狀才能參加的武舉,他若是出事了,你讓整個國公府如何是好?”

唐時中連忙穩住徐氏,安慰道:“母親倒不必如此心急。”

他已隨著宋藝換了稱呼,左右兩人已經過了文定,也算是成了親,這麼叫法也無可厚非。

“母親認為,宋昭此舉還有何其他用意嗎?”

徐氏一愣,她不知道唐時中這話是什麼意思,忙追問:“時中,你把話說明白些。”

唐時中頓了頓,撿了簡要的說:“宋昭如今是太子殿下跟前的紅人,武舉的舉薦不是今年才有的,在此之前他都毫無動靜,怎會在今年突然就報名了?這是否會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說徐氏聰明嘛,她也確實不笨,不然也不會熬死了國公爺,成為安國公府裡唯一的女主人;可說她厲害嘛,她也稱不上,她所能想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只想著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安國公府,其他更深層次的地方,她也想不到。

唐時中是皇甫澤的人,他是皇甫澤可以放在宋家身邊藉機接近宋昭的,如今宋昭突然有這個舉動,讓他不得不往其他地方細想。

是不是太子殿下打算逐步往朝裡放人,宋昭的身份只是一個世子,沒有接受蔭封,沒有官身自然入不了朝內,只能呆在後宮為他出謀劃策。

但太子不可能永遠呆在東宮,如今朝中大部分人員都是祝派,也就是皇甫氏的手下,太子是否已經開始打算漸漸的將這些勢力剪去,發展自己的人?

宋昭的蔭封之路十分困難,除了徐氏的重重阻撓,也有皇甫氏在背後的推波助瀾,太子一黨怕是等不到宋昭蔭封,所以才想另闢蹊徑?

如果宋昭此事有太子從中安排,那便有些嚴重起來。

太子顧知行向來被人視為優柔寡斷的代表,雖然心善,但若要為人君王,善良並不是一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