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嘛,放到後世,被稱作文學女青年。

總有些悲秋傷月的,這十首以女子口吻寫的菊花詩,簡直寫到了她們的心坎上。

她們覺得,蘇先生是懂她們的。

當然了,除了文人,其他人是不喜歡什麼詩詞歌賦的。

寫的再好也不喜歡。

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偏偏我們不喜歡。

而只有一個,便是連載的射鵰英雄傳了。

這個故事,雖然篇幅並不長,但是已經初露猙獰。

剛一問世,便已經引來無數人的喜歡。

其實,金庸老先生的武俠都是慢熱的,是漸入佳境型別的。

一個開篇,其實還看不出許多出來。

唐朝的話本,無論從情節結構,表現手法還有語言運用上,都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

而這篇射鵰英雄傳,可以說領先了這個時代的太多。

雙方簡直就不屬於一個位面的東西,一個在第一層,一個在大氣層。

射鵰英雄傳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無數人,他們恨不得馬上就看到下一期的報紙。

大唐月報嘛,理應是每一個月都有一期的吧?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大唐月報的內容太全面了,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東西。

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從報紙上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而更令無數文人趨之若鶩的是,大唐月報居然還收稿件。

在祖國山河、奇人異事、詩詞歌賦、話本板塊,都徵稿。

一經採用,稿費從優,按照字數,千字千文。

詩詞歌賦,按照一首五百文的價格計算。

其實這個價格,並不算高。

哪些知名話本作者的收入,要遠遠高出這個定價。

但是讀書人的事情,是能夠都用錢來計算的嗎?

這可是聖上親自題名的報紙啊,這可是面向整個大唐的報紙啊。

一旦能夠在這上面發表文章,哪可是在整個大唐聞名的啊。

能夠在大唐日報上發表文章,別說是給錢了,就算是不給錢,甚至是倒貼錢也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