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的戰馬還有兵器,都需要他們自己負責。

而伏允只負責給他們一些戰利品,食物還有提供箭矢都物品。

這也是吐谷渾膽敢如此囂張的原因之一。

因為他們國家,幾乎是全民皆兵,急眼了婦女也能上戰場。

但是,他們的缺陷也十分明顯,哪就是人口偏少。

他們能打是能打,但是如果死亡人數太多的話,那麼他們的人口就會持續下降,下降到一定的地步,就會崩潰。

這一次,附近的部落,一共派出兩萬勤王兵。

有了這兩萬兵馬,伏允稍微鬆下一口氣來。

此時,伏允的探子傳回訊息,唐軍最多三日之後,就會來到伏俟城。

伏允開始制定作戰計劃。

其實唐軍已經大軍壓境,打到他們的王城來了。

留給伏允的選擇並不多。

要麼直接出城和唐軍開戰,要麼死守,要麼棄城而逃,要麼投降,無非就這幾種選擇。

首先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打都沒打,怎麼可能上來就投降?

棄城而逃對他們來說也太過恥辱,雖然他們對城池並不重視,但是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麼這將是他們吐谷渾帝國莫大的恥辱。

更要命的是,他們可以逃,但是他們背後的哪些部落呢?

現在哪些部落,都將自己部落中的青壯全部送過來了,然後他們的可汗卻是帶人逃走了。

哪些部落,豈不是全部都成為待宰羔羊了?

只要伏允敢逃,那麼整個吐谷渾,馬上就會落得個分崩離析的下場。

除掉這兩個不可能的選擇之後,便也只剩下開戰和死守兩個選擇了。

死守的話,他們的城池,真的無險可守。

他們的城牆既不高大也不堅固。

如果對方使用攻城器械的話,那麼他們的城牆必然是承受不住的。

對方至少有四五萬兵馬,數量上是他們的一倍。

一旦城破,他們真是想跑都跑不了了。

再去掉死守這一個選項之後,他們剩下的,唯有戰鬥一途了。

當然了,唐軍佔據絕對優勢,如果是正面搏殺的話,他們一定不是唐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