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一開始就轟轟烈烈的全部幹起來。

各地可以根據各自的經濟情況來修路。

而只要開始修建起來,就可以給當地的百姓帶來收入,可以讓當地百姓富裕起來。

同時還可以促進當地的商業發展。

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可以全方位的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

當然了,現在各地方,是比以前有錢了。

但是未必能夠支撐這麼一條路的錢款。

畢竟,修路是一項大工程,可不是隨便一點小錢就能修建出來的。

像是江南那等富裕之地,自然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是像是一些苦寒之地,怕是就不成了。

針對這種情況,蘇長生同樣給李世民出謀劃策。

第一個計謀就是,有些地方不是錢不夠嗎?

不要緊,可以繼續學習功德榜的模式。

在地方展開募捐。

等路修好之後,在這條路最顯眼的地方,樹立一塊功德碑。

上面按照捐獻錢糧的多寡,將各家族或者是人的名字刻在碑上。

各地方,都是有世家或者是富商的。

透過這種方式,一定能夠募捐到一些錢財。

如果實在不夠的話,朝廷還可以補貼一部分錢款。

如果再不夠——哪就沒辦法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在大唐就只能先將好修的,重要的,有錢的地區的路,先修建起來。

允許少部分人少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先富起來的人帶動大家發家致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蘇長生的建議被李世民欣然接受。

……

接下來,朝堂上的大臣們,開始為如何修路開始了不斷的爭吵、協商。

他們都同意修路這個策略,但是這條路到底要如何修,卻是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太一致。

各人有個人的看法。

有些激進派,恨不得一下子將整個大唐的路全部都修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