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可不是老頑固。

這種到嘴的利益,他們是絕對不會送出去的。

這種事情,只要不傳揚出去,他們能夠悶聲發大財,哪裡還需要顧慮許多?

非但不需要顧慮,甚至還要保護好這筆財富。

這筆財富,對大唐來說十分需要。

有了這麼龐大的一筆財富,大唐一定能夠更加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

想到這裡,長孫無忌不由說道:“陛下,臣以為,這是我們大唐和倭國的友誼的見證。”

“倭國給了蘇長生一座銀山,我們大唐也不能小氣。禮尚往來,我們需要送給倭國一批迴禮才是。”

“還有,開採礦山,需要大量的人力,還需要維持礦山的安危。”

“臣以為,可以再派遣五千兵馬去維持局面。”

再派五千兵馬,其實就是怕蘇長生只帶了三千兵馬,抵擋不住倭國的進攻。

而在長孫無忌的計算之中,蘇長生做事十分穩妥。

他只帶了三千士兵前往倭國,並且還從容地將銀錠運送會大唐,還沒有求救。

這足以證明,蘇長生只靠著這三千士兵,便足以穩定住局面。

倭國國內的實力並不強大。

只不過,三千士兵,畢竟還是太薄弱了一些。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有個閃失,這世界上最大的銀礦,可能就會丟掉。

所以,長孫無忌認為,再派五千兵馬前去援助蘇長生,絕對能夠保證萬無一失。

長孫無忌的心思,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不謀而合。

他們也一致同意長孫無忌的提議。

而能夠上朝的官員,都不是笨蛋。

他們哪裡還看不透這裡面的門道?

別管他們是那一派系,和蘇長生是不是有仇。

但是在關係到大唐福祉的情況下,可沒有一個人膽敢拖後腿的。

於是,這個決策,很快愉快的一致透過。

對於長孫無忌的安排,李世民滿意地點了點頭。

而接下來,就是和各位宰相戶部尚書商議,推出銀子為貨幣的策略,是否可行。

最近幾年,大唐因為冬小麥的推廣,還有兩熟水稻的推廣。

導致大唐的糧食收入逐年走高,如果不是受到去年水災影響的話,此時大唐的糧食,怕是已經出現過剩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