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世民一陣暴風驟雨般的訓斥,崔欣嘴裡暗自發苦。

不是說好了大家一起彈劾的嗎?

我站出來了,你們為什麼沒有跟上呢?

崔欣自然是知道,單憑自己一個人,肯定是沒辦法蜀王如何的。

這一次,他們也是夥同了許多官員一起彈劾蜀王。

勢必要將蜀王拉下馬來。

但是不料,他才剛剛站出頭來,就遭到了一番暴風驟雨般的訓斥。

崔欣連忙辯解道:“陛下,崔浩乃是出自博陵崔氏,臣出自清河崔氏,我們並非是本家。”

“陛下,臣所說的證據不足,並非說崔浩貪墨是假的。”

“只是蜀王只是抄家抄出了這麼多的物資,但是他根本就沒有審問這些物資的來源。”

“沒有審明這些錢物究竟是從哪裡貪墨來的,都有誰給他送的禮。”

“在案情完全沒有查清楚的情況下,便當眾斬殺崔浩,與理不符。臣彈劾的,正是這一點。”

聽到這裡,李世民不由冷笑道:“賑災之前,朕為何要給他那塊如朕親臨的令牌呢?”

“怕的就是會出現這種情況。”

“賑災,一定不能出亂子。他哪裡有時間將案情全部審理的清清楚楚?”

“崔浩貪墨是不爭的事實,而當眾斬首示眾,能夠讓災民安心,能夠迅速穩定局面。”

“亂局用重典,朕認為蜀王做的很好。”

此時,另外一個御史站出來說道:“陛下,官場,是個有規矩有法紀的地方。”

“如果有法紀而不遵守,以後再有人不守法紀,該怎麼處置呢?”

“如果處置,這就不公平。如果不處置,哪法紀,就成了擺設,成為空談。”

“長此以往,會導致法紀崩壞的啊,陛下。”

“這個口子,玩不可開,臣建議召回蜀王,交由刑部和大理寺稽核。”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到最後,朝堂之上,竟然有大半的文官,都在彈劾蜀王。

這不由讓李世民在心裡暗自發狠。

這些傢伙,大多數都是五姓七望派系的官員。

還有一些,是太子和魏王派系的官員。

蜀王一心要為朝廷,為百姓,為大唐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