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你們這群只想愚民的奸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新的大乾律推行後,秦構一直在關注那些法律起到了什麼效果,半山異聞報和商報對他規定的評價也看了,可結果自然是讓他怒不可遏。
不僅是那些廢止長約的掌櫃開始在市場上開設自家產業,讓市場更加繁茂,錢莊還在大量放貸的情況下成功牟利。
那種能吸儲,能放貸的現代銀行到底有多賺錢,秦構自然是清楚的。
可最讓他生氣的,還是自己手下官員對自己規定的別樣解釋,成功緩和了商人和匠人的矛盾,還出主意指導那些豪商,叫他們怎麼降低損失。
這時候秦構的大腦也難得清醒了一會,他清楚現在那些官員之所以會那麼容易忽悠商人和匠人,是因為大乾發展得太快,那些商人和匠人的覺悟沒有跟上時代發展,才會被那麼好忽悠。
而他要做的,就是讓被奸臣忽悠的商人和匠人都精明起來,對各種事的認知要更加清晰。
要讓他們雙方知道什麼事對自己有利的,自己應該要怎麼辦才能有更多收益,這樣商人和匠人之間的矛盾才會愈發不可調和。
那些官員想在中間和稀泥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所以他又搞事了。
那些官員不是以為他之前把什麼免稅政策搞出來,是給他們出考題嗎?那他現在就真的給那些官員出題。
“如今世事變遷,我大乾與之前各朝都截然不同,有頗多官員對我大乾今日之局勢認知不清,但既然為官,無能、無功就是有過。
不過朕也知道,這些官員都已經是我大乾精挑細選出來的優秀人才了,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讓他們儘快多長見識,多學學。
因此朕決意每月都公佈一個考題,由我大乾官員和民間士子作答,答得好有功,答得不好也無過,如果民間士子答得好,科舉也可加分。
同時由國庫出資,開設乾報,價錢就定在一文錢一張報紙,主要用來刊登這些答得好的策論,讓我大乾所有人都能多看多思。”
說完秦構心裡就暗自得意,那些官員出於各種各樣的想法,不敢把一些事明說,那些沒當官的普通讀書人就不一定了。
而且他這麼一來,每次出的考題都會在引起極大的波瀾,理越辯越明,大乾的商人和匠人也會在這一次次辯論中越來越能想明白一些東西。
對於秦構的這個決定,那些官員們當然能看出來有開啟民智的意圖,同時也有幾分集思廣益的味道。
不過具體要幹什麼,他們還要聽一聽秦構出的題才知道。
“敢為官家第一題為何?”
秦構笑道:“商人之利源於何處,如果讓我大乾產業長盛不衰?”
他下一個題目是,匠人之利源於何處,如何保匠人民生,以後的題目也都是這種風格。
那些官員聞言大駭,能參與朝會,他們自然都明白商人的利益來自何處,這種事是能明說的東西嗎?
要是那些商人知道自己的利益源於何處,那還不把匠人往死裡壓榨,難道他們之前都理解錯了,這商人的利益不是來源於匠人。
還是說秦構眼裡的好答案並不一定是正確答案,只要能達到好的結果就行?比如讓商人以為他們的利益來源於別處,從而別想著壓榨匠人,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秦構自然知道那些官員會曲解他的意思,不過他不在乎,因為將來乾報選什麼文章刊登,哪些文章好,哪些文章壞,這些東西他自己親自決定的,那麼多答案裡,他還挑不到幾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