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戰地記者lin(第1/3頁)
章節報錯
1916年5月31日,日德蘭海戰爆發,這場被稱為一戰史上最大的海上戰役,最終的結果各有說法,瑛國皇家海軍憑藉著艦隊規模大的優勢,成功的打殘了得國海軍。
將殘餘的得國海軍封鎖在港口內,切斷了得國最重要的海上補給線,讓陸地戰鬥的瑛琺聯軍鬆了一口氣。
7月,被譽為一戰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結束,此戰雙方共造成700000人死亡或者受傷,即使得國公海艦隊再也無法對瑛國皇家海軍構成威脅,但是得國陸軍依舊強悍。
在凡爾登戰役中,琺國主力部隊傷亡慘重,而囤積了大量軍力的得軍,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總體而已,得軍稍微佔據優勢。
然而,緊接而來的便是,慘烈程度超過凡爾登絞肉機,被譽為一戰史上規模最大的陸戰——索姆河戰役。
由於琺國主力軍在凡爾登,因此,此戰改為瑛軍為主力,琺軍為輔助,共計出動86個師,向著得軍三道陣地發起猛烈衝鋒。
馬克沁重機槍一戰出名,這個大殺器每分鐘可以射擊600發子彈,成了瑛琺聯軍密集衝鋒的噩夢,瘋狂的收割著士兵的生命。
得軍的防禦陣線成了銅牆鐵壁,依託著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瑛琺聯軍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只留下了一具又一具的年輕屍體。
9月初,瑛軍迫於無奈,祭出了秘密武器,陸戰之王正式亮相,馬克沁重機槍打不穿這個大鐵盒子,瑛琺聯軍得以往前推動,但也沒能扭轉局勢,雙方持續拉扯。
位於瑛琺聯軍陣地後方大約5公里處,有一個叫索羅的村莊,成了聯軍總指揮駐紮地,同時也是野戰醫院的設立地點。
每天都有大量的負傷士兵從前線運回來,然而受醫療水平所限制,能救活的很少。
即使有驚無險救活了,最後能活下來計程車兵也不超過三成,大都死於傷後感染。
一列列擔架正在從前線陣地往後方醫院輸送傷員,就像80年代長江大堤上抗洪一樣忙碌。
這些傷員一般都是已經篩選過一遍後,認為是能救治的,而那些不能救治的只能慢慢等死,然後等待收屍隊上門。
在緊張忙碌的運送傷員隊伍中,有一列擔架不同,是由兩個士兵抬著的,遠遠的就能聽到前面的一個士兵在大喊:
“醫生!醫生!我們長官中彈了,快來急救!”
等到了醫院前面,叫喚的聲音就更大了,從一個帳篷裡出來一個面目蒼白,眼睛血紅的護士,檢視了一番傷口後,發現是腹部中彈,便不耐煩的說道:
“送到等待病房裡去,先等著。”
沒辦法,醫療資源缺乏,人員不夠,而傷兵太多,手術室裡一臺手術接著一臺,幾個醫生馬力開足,也忙不過來。
“這是我們長官,求求你了,先救治一下吧,都流了好多血了。”士兵苦苦的哀求著。擔架上的年輕軍官正捂著腰部,鮮血染紅了他的手指。
“先進去等著,只是輕傷而已!”護士呵斥道。見慣了斷胳膊短腿,腹部中彈這種傷在她看來,只是輕傷而已,用不著大驚小怪。
護士說完,就頭也不回的掀開了帳篷,回到了急救室,裡面正在進行一場截肢手術,主刀醫生還在等著呢。
兩個士兵站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只能看向擔架隊前去的方向,往等待病房走去,等待救治。
這一切都被不遠處的一個老式鎂光照相機拍下了,拍照的人叫lin,屬於《泰晤士報》前線特派記者組組長。
她的旁邊站著一個高大的白人男性,叫愛德華,是lin的組員,也是lin搭檔。
lin拍完照後,這個照相機就立刻被甩給了她的搭檔愛德華,然後就立即順著那兩個士兵的方向,追了過去。
“lin,你要幹什麼去?”愛德華看著手裡的照相機,疑問道。
“那個長官需要立即止血,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奔跑中的lin,回過身來,鄭重的解釋道。
“那是醫生該乾的事情,我們是記者,今天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呢!”愛德華顯然不願意浪費時間,去救治那個腹部中彈的年輕軍官,戰場上每天都要死很多人,愛德華已經麻木了。
“聽著,愛德華,我們雖然只是記者,但是我們也不應該眼睜睜看著一條生命消失。”
見lin執意要去救那個長官,而且已經跑了一段距離了,愛德華無奈,只能跟上去,誰讓lin是他的組長呢。
lin一進等待病房,一眼就看到角落裡的,抬著擔架的那兩名士兵,坐在地上,正在焦急的等待著。
lin立刻衝過去,卸下背後的軍包,拿出一卷紗布和一打繃帶,還有一根巧克力。
軍官應該是失血過多,意識模糊,此刻眼睛眯著,沒有反應。
“你去弄點乾淨水來,還有你把巧克力掰碎,等水來,給他吃下去,保持體力。”lin跪坐在地上,命令道。
“記者lin,你會包紮麼?”其中一個士兵有些懷疑道。
畢竟這是槍傷,不是平常的小打小傷,而且還流了這麼多的血,雖然陣地上的戰士基本都認識記者lin,但為了慎重起見,不免擔心起來。
lin想了一下,驀的掀開了腹部的衣服,露出了一個已經癒合的傷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