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你寫的把?”

錢玄立馬答道:

“皖之所作,我只是把簡體字翻閱成繁體。”

“雖是白話文,但卻通俗易懂,裡面知識涵蓋廣闊,我不擅長理科,因此許多看不懂,不好做評價。不過看到未來科技一章,很感興趣,皖之可以解釋一下麼?”

“不知先生想問什麼?”

太炎先生把稿紙重現翻到第十二章——未來科技,道:

“你在書中說,未來人類交通工具將發生改變,可以乘坐飛機飛行,從首都到上海只需一頓飯的功夫即可,如何實現?”

湯皖仔細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道:

“飛機其實已經被造出來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倆乘坐飛機在天上飛行,隨著時間往後,飛機技術會越來越成熟。飛機在空中飛行依託空氣,正如船隻在水上漂浮依託水的浮力。”

太炎先生又問道:

“你在書中說,這名為衛星,可以在常駐在天上,時刻提醒警示人們颳風下雨,這衛星何物?”

湯皖耐心解釋道:

“這只是我的一種設想,根據物理學原理,當物體運動速度達到一個界限,便能夠長時間環繞在天上,那麼就能起到觀察,警示的作用。”

太炎先生三問道:

“人類真的可以去月宮上?”

湯皖稍稍沉思,答道: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當物體速度突破地球引力束縛,便可以飛向月亮,然後降低速度被月亮捕獲,進而降落在月亮之上。”

中國人自古以來便對天上的月亮有著獨特的情感,數千年以來,不斷地對月亮進行思索。古時候計程車大夫認為賞月是一件雅事;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來說,目睹同一尊月亮可解思鄉之情;甚至古人的美麗幻想造就了經典神話——嫦娥奔月。

就在這一刻,湯皖的思緒跨越了時空,回到了百年後,腦海裡浮現出一個插著鮮紅旗幟的探測車行駛在月亮上。

然而此時,生活在這個孱弱而又飽受屈辱的國家裡的四萬萬人民,估計永遠也想不到,他們的子孫後代會在百年之後真的飛到了月亮之上!!

在得到明確的回答後,太炎先生精神為之一振,眸子中閃出精光,只是那一剎那間,便又顯得黯淡無光,顫顫巍巍道:

“我中華民族也可以麼?”

湯皖沒來由的覺得心像是被針刺了一下,感受到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痛,而後目光灼灼的看著眼前這個老先生,自通道:

“為什麼不可以?只要別人能去月亮上,我中華民族自然也可以!”

“自始皇帝一統六國開始,我中華名族延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其中絕大多數時間,我堂堂中華始終立於世界之首。今日不過是感染了風寒罷了,且看未來,只要我中華年輕人肯奮起勃發,眾志成城,中華民族必將重歸世界之巔!”

太炎先生聽完後,哈哈大笑,眼睛炯炯有神,連說道:

“皖之胸中有丘壑,我甚欣慰!”

又接著鄭重道:

“我要會對我的後人囑咐,如果真的有一天,中國人去了月亮上面,清明,冬至的時候一定得告知我!”

錢玄也大受感染,道:

“皖之你這一番講說,真另我大開眼界,原想不過以為假想而已,可若真有那麼一天,該是什麼樣子?”

“你活成老怪物不就行了!”

“哈哈哈哈,我可不願長生不老,活得太久,浪費糧食。”

眼看氣氛活躍了許多,湯皖及時上前,鞠躬作輯道:

“還請太炎先生為皖之寫一封推薦信。”

經過錢玄的解釋,原來被《環球地理》被退稿了好幾次,太炎先生直呼那些人眼睛長在腦子後面。

拿起筆就在封面背後寫道:

“唔觀此書,開青年之心胸,拓青年之視野,立青年之志向,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