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一兩千年,也不是什麼漫長的光陰,在這千餘年中發生的無數故事才是它顯得漫長的原因。

如果此刻的風有顏色,那一定是灰黑色的。

昏沉欲垂的斜陽仿若行將燃盡的殘燭,還遺留著些許能夠穿越雲層的黯淡微光。

陰沉烏暗的天空把六境北地冥境山脈本已悲涼的秋季,壓得愈顯肅殺。

林海蒼鬱,群山寂黯。只有鴉雀的聒噪在預示著這份死寂後即將到來的風暴。

“黯然盆地,數百年前,妖軍擊潰魔境逐戮王數萬精銳的古戰場。確是斬殺此等冥物的絕佳之地。”一名黑袍女子站在高地密林的邊緣觀察著下方一片巨大盆地裡的情形,喃喃道。

修長婀娜的身形搭配黑袍的隱蔽性使得女子與其身後古老的森林顯得同樣神秘,但其雪白麵容的輪廓即便是在黑帽的包裹之下仍舊隱約可見,彷彿遠天被黑雲遮掩著的玉雪之山。

“此獸一直在離冥境山脈不遠的妖魔邊境活動,只讓冥物向人境諸國的方向侵略擴散盤踞,不同於以往冥境巨獸的活動方式。”從女子身後的密林陰影中走出一位身形挺拔揹著黑布方形包裹的墨袍男子,語畢,便用右手將握著的葫蘆送至嘴邊,抬首喝了起來。

“傳聞古之甲獸‘相陰’需合五境之力討之。今有古聖——應辭塵創下九靈風暴牽制,兇獸之力必不如太古。但料想此冥物,無論哪一境人,仍需傾全境之勢方能抵禦其冥獸群的侵攻,而此物又固守一隅,欲要屠之,便需妖魔人三境合力。”女子道。

“妖軍起於西,魔眾攻其東,人境從最遠的南部而上,反而最先將此物逼至此地,獲得斬殺的良機,妙耶秒耶?”男子用人境七國北地帶著剛硬味兒的方言略帶戲謔的說道。

女子知此言有弦外之音正沉吟斟酌,伴隨一陣沉冗的號角聲,盆地裡的人類大軍開始緩慢整齊地逼近冥獸群。

人類大軍分為數十陣,從東西方向橫斷盆地,每一方陣前是人類屠戮冥獸的冥敵戰車,此戰車約樓高,長寬各十人,車體由上至下的上半部分呈斜坡狀,下半部分豎體,其朝前方向均佈滿尖刺。

戰車不斷壓縮著冥物的活動空間,並從之前橫斷盆地的陣勢漸變成包圍推進之勢,以圖將冥物們逼入絕境進而絞殺。

冥物,從冥境山脈中不斷現世的怪物,沒有統一的形態,或似飛禽,或似走獸,或是能站立直行的異胎,唯一共通的,是純粹的邪惡象徵的集合:黑色的毛皮亦或鱗片,利爪、血口、獠牙。冥物長期被九靈風暴封鎖在冥境山脈內,只有在冥境巨獸出現時,會異常地大量湧現集結,並隨巨獸穿越九靈的風暴,入侵眾生生活的其他五境凡世,給世界帶來毀滅性的天災。

六境歷史上,遙遠時代,不乏有為探訪它們出現的原因而從冥地山口進入北地山脈的勇士,但或是徒勞而返,或是偶得一段探險佳話傳奇歷險,亦或永遠消失在大山之中,唯一不變的是,世人從不知曉冥獸的來源。

人們開始將這片山脈稱為“冥境”,與其東邊的魔、西方的妖、南面的人、東南之靈、西南仙境並稱為六境。

也有世人相信山脈深處居住著冥境的邪神,那裡有冥獸誕生的巢穴,但如若要說冥境之中還有什麼生者居住過,基本都是五境的罪犯惡徒逃難至此混匿邊界山中,再除開一些為尋求稀有異獸的靈種而跨過九靈風暴進入冥谷的馭靈者外,便只剩下了那群信徒。

在波及世界的巨大災厄——最初之獸“甲之獸”出現之前,由於六境大戰,世上也有諸般厄運,便有那麼一群遭受苦難墮入消極瘋狂的怨世者在冥境山脈聚集並建立了一個冥神據點,祈求冥神降世統領山脈周遭活動的冥獸給世界帶來審判的浩劫,而隨之引發的便是第一頭巨獸“甲之獸”相陰的現世,而冥神的信徒們則無一生還地成為了獻祭給冥獸群的大餐。

六境之中隨之傳頌出那段《罪世讖》:

“自邊緣山谷虔誠禱告神之穹頂,

高唱為世間刀劍塔碑贖罪之音,

殉道最終的獸與天罰降臨,

以此宣判這個世界的死刑。”

從那之後,每逢數百年,便有一隻巨獸從冥境山脈出現,給六境帶來天災的命運,但巨獸各不相同的活動方式卻似無規律可循。

數百年前,千古妖首嘯日月曾動員十萬妖眾前往冥境探尋巨獸的根源,但迫於山脈中無數的兇獸怪異險象迭生,終也是草草打道回府。

六境從此對探究冥獸源頭之迷望而生畏,大多數人只希望自己生活的年代裡,上一次災難巨獸的出現,是世上最後一次,而不幸生逢厄運歲月的眾生,也不得不扛起打倒惡獸的使命。

關於預言中的最終之獸,聽過古老的史詩,經歷歲月的淘瀝,人們雖仍舊害怕天災,但最初的恐懼已經少去許多,其中隱約暗示著的末日終焉,似乎永遠不會來臨。

而今日人境大軍的目標,已是現世的第五獸,“戊之獸”了,北地傳言其形狀如鼠,而體大如山,故被稱為“鼠丘”。

此刻,面對人境戰車的壓迫進逼,冥物之中的飛獸們騰空而起,漸漸佈滿了被包圍的冥獸上空,然後迅速飛過戰車,呼嘯著向人境軍伍撲湧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