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登基(兩更合一)(第3/6頁)
章節報錯
“南疆軍忠武將軍黎子成參見大裕太子殿下,在下奉王爺之命來王都參加新皇登基儀式!”
黎子成並不特別響亮的聲音在殿堂中響起,卻如雷貫耳,令得百官竟不敢與之直視。
這黎子成言下之意分明就是說,他要留在王都不走了,他要等著太子登基!
這分明就是鎮南王派來王都的眼線,而且這眼線還派得光明正大。
這一步,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接不接就看大裕了!
黎子成唇角微翹,身姿如松,看來氣定神閒。
相比下,文武百官卻是身形傴僂,誠惶誠恐,只覺得眼前似有一把巨劍從西方揮來,那把劍已經高懸在了王都的上方……
太子韓凌樊與站在殿中央的黎子成四目直視,百官都只以為這一切皆是鎮南王所操控,可是韓凌樊心如明鏡,他知道這一切都是鎮南王世子蕭奕的意思!
韓凌樊深吸一口氣,啟唇問候了鎮南王父子,然後又命內侍領黎子成下去朝天驛暫住。
黎子成沒有多留,謝過太子後,就離開了謹身殿,健步如飛地朝宮門的方向而去,很快,他就聽到後方的殿中隱約傳來大臣的聲音:
“太子殿下,大行皇帝殯天已經月餘,還請殿下節哀。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殿下早日登基,安民心、定社稷!”
緊接著,就是群臣齊聲附和的聲音:“還請殿下早日登基!”
黎子成停下了腳步,回頭望了一眼,只見那滿殿的百官皆矮了一身,跪在了地上,黑壓壓的一片……
黎子成的嘴角勾出一個嘲諷的弧度,看來他此行的任務十分順利,沒準還可以提前回南疆。
黎子成毫不流連地轉回頭,繼續往前走去,這一次,再也沒有停留。
謹身殿中,韓凌樊一直目送黎子成遠去,方才看向那些跪伏在地的群臣身上,眼眶有些乾澀,胸口翻湧著叫囂著,心緒複雜。
群臣臣服,他似乎應該意氣風發,可是這一年來的經歷在他眼前飛快地閃過,那些遭遇、那些冷落還歷歷在目,他知道即便是他順利登基了,眼前也並非是一條康莊大道。
登上帝位也不過是第一步……
想要改變大裕,前路悠長艱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隨著黎子成的到來,朝野上下似乎一下萬眾一心了,積極擁護太子韓凌樊儘快登基。
太后卻不甘心,傳召眾位閣老、宗室覲見,大鬧了一番,然而,這一次,形勢大不相同。
眾志成城,皇后在宗室的預設和支援下,請太后在永樂宮“安心休養”。
弦外之音就是要將太后軟禁在永樂宮中。
在絕對的權勢跟前,太后說再多也無用,她就算想要撞棺自盡,也要別人給她這個機會!
說到底,話語權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
沒有了太后的阻撓,一切就順利了許多。
十一月初二,以程東陽為首的幾個閣臣來到鳳鸞宮,慷慨激昂地跪請皇后擇日請太子登基。
閣臣們早就商議好了登基事宜,至此,也不過是走個過場,隨即就由皇后擇日,終於定下太子將於十一月初六登基……
朝野上下皆鬆了一口氣,禮部和內務府匆匆地去準備登基大典。
接著,太子即將登基的訊息好像長了翅膀般迅速地傳遍了王都,整個王都歡聲雷動,衝散了帝崩的哀傷,縷縷陽光隱約穿透了天際的陰雲,曙光開始浮現……
當日下午,太子韓凌樊就在御林軍的護送下出宮,親至詠陽大長公主府,之後,在公主府外圍了月餘計程車兵終於退走了。韓凌樊以大禮拜見詠陽,恭請其入朝輔政。
十一月初六,太子在首輔和百官的擁護下登基,於金鑾殿上受百官朝拜,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隨後,新帝大赦天下。
十一月初九,大行皇帝梓宮起靈,移入皇陵。
朝堂之上,一切塵埃落定,再也沒有人提起先帝死亡的種種疑點,就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然而民間卻不然,新帝延遲登基的事引來不少揣測與閒言碎語。
有人信誓旦旦地說,自古皇帝駕崩後,若無意外,都是停靈七七四十九日,可大行皇帝卻足足在宮中停靈五十四日,耽誤了那麼久,其中分明有不可告人的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