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玄說道:“不過書院學子,經驗不足,能有如此見地,已經不凡了。”

嬴政點點頭,贊同的說道:“不成熟,問題不大,帝國有得是時間等他們成熟起來;若是沒有真才實學,經驗再多,也不值得帝國等待他們。”

說完,嬴政就低頭看起了策論,最先入手的就是張良的策論。

“子房近來和李斯走的很近,這法家學術,也已經知曉許多了。”

嬴政滿意的點點頭,說道:“用儒家學說規範百姓的品德,就能約束百姓的心;用法家鐵律懲治違法亂紀之人,就能震懾百姓的言行。”

“如此,九州雖有動亂,百姓心行不亂,帝國萬世根基不滅。”

嬴玄也說道:“子房先生,本就是儒家名士,懂六義之說。

“法家韓非的朋友,如今又向李斯學法。這法家的精髓都在韓非、李斯身上,子房先生能有如此見識,不足為怪。”

“不過,還是得恭喜陛下,又得了一位賢臣。”

嬴政揭下策論上的紙條,果然是張良的名字,不由開心一笑。

“子房,才華過人,當得起這第一名。”

接著,嬴政就看到了第二份策論。

“這份策論,倒是特別!”

嬴玄接著嬴政的話題說道:“這份策論近十萬字,雖然篇幅有些長了,但是其中的真才實學,可一點都不少。”

“是嗎?那朕可得好好看看了!”

嬴政換個比較舒服的姿勢,開始品讀策論,片刻之後,嬴政的臉色變得認真起來,時不時當下策論,露出思考的神色,最後,嬴政坐直了身體。

兩個時辰之後,嬴政才將這篇策論讀完,依依不捨的放在桌子上。

“彩!”

“想不到我秦國還有如此大才,這是穆公的百里奚、孝公的商鞅啊!”

百里奚入秦,秦穆揮戈,為春秋五霸;商鞅入秦,秦人東出,九州在握,為天下共主。

“這等才學,莫非你不識貨?怎麼讓他做了第二名,該是第一才對啊?”嬴政好奇的問道。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人有大智,這點毋庸置疑。”

嬴玄說道:“但是這十七策寫在紙上容易,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所以,不如臣將他排在第二,剛好借子房的光,掩蓋鋒芒。陛下也剛好有時間,觀察觀察此人才華究竟幾何。”

“還是你想的周到!”

嬴政算是同意了嬴玄的看法,然後揭開了遮掩姓名的紙條。

“東郡錢塘書院,趙廣秀!”

“是他!”

嬴玄也驚訝的出聲。

“怎麼,你認識他?”嬴政問道。

“啟稟陛下,學院考核之時恰逢大雪,臣路過考場之時,見到一學子身穿單衣,瑟瑟發抖,不能答題,便將臣的裘袍送給此人禦寒。”

嬴玄將考場的事情,一一說給嬴政。

“此人,倒是個孝順之人!最重要的還是有才學,了不起啊!”嬴政感嘆說道。

“臣還許諾此人,若是能得陛下賞識,臣的裘袍就送給他了。”

嬴玄來玩笑的說道:“現在看來臣的那件裘袍看來是要不回來了。”

“哈哈哈,一件裘袍,換得這麼一篇策論,換的一個無雙國士,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