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好像真的是和他的子女閒聊一會,履行一下他作為父親的責任。

可是張良並不這樣想,當嬴政給他看東郡郡守的奏摺的時候,羅網叛逆,這絕對是一件大事情。

可是嬴政並沒有著急處理羅網,反而要見眾多的公子公主,這絕對是反常之事。

東郡如今已成是非之地,雖然沒有親自前往東郡,但是東郡之事,張良自然有所耳聞。

羅網刺客阻攔嬴玄辦事,王離對農家存了斬盡殺絕的心思,可是因為嬴玄的存在,無論羅網還是王離,都無法達成自己的目的。

嬴玄從北方調兵南下這不是一個秘密,遼東黑甲一到,塵埃自然落定,農家就是一潭死水,任嬴玄揉捏。

所以有人想把這潭死水做活,那麼就必須讓嬴玄離開東郡,等其他人接手東郡之後,沒有遼東黑甲的威懾力,農家的這潭死水,在有心人的疏通之下,就可以變成一潭活水了。

“難怪公子胡亥想要執掌影密衛,東郡之事陛下交由影密衛處理,即便侯爺手握遼東黑甲,但是沒有影密衛的名頭,也無法插手東郡農家之事。”

張良大腦飛速運轉,轉眼就將其中要給害拎了出來,“如此說來,羅網背後的就是公子胡亥呢?難怪陛下不再多留,原來心裡已經有了結論。”

“不過還好,陛下依舊相信侯爺,但是羅網這邊,恐怕就要受到陛下的責備了,倒是好事一件。”張良心裡高興,但是面上不露聲色。

隨著嬴政的離去,那些公子公主就變得輕鬆起來,開始打量起張良來。

張良是儒家名士,收到長戈武侯嬴玄的推薦,才得以侍奉陛下左右,雖是郎官,加上伏念聖恩正隆,但是還真沒有人敢小看他。

“你就是儒家張良?”華庭公主一副小女兒的姿態,略帶羞澀的問道。

張良生的玉樹臨風,為人謙和,正所謂,翩翩公子,溫潤如玉,讓一些情竇初開的公主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儒家張良,見過諸位公子、公主,”張良隨和的說道:“陛下讓我考校諸位,不知諸位公子讀書幾何?識字幾許?良也好出題,不致諸位一無所知。”

“阿?先生要考書上的東西嗎?”有年幼的公子高興拍著手,興奮的說道:“我讀的書,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公子,必言何解?”張良好奇的問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等雖有夫子指導,可是學業之考察,都是由皇叔負責的。”

公子將閭無奈的解釋道:“皇叔所出之題,皆天馬行空,只做甲乙丙丁四等,從不評價。”

“是啊!”公子昆弟附和著說道:“皇叔所出之題,看似平常,實則避虛就實,每每讓我等始料未及。數年下來,唯有公子扶蘇和櫟陽公主兩人得到甲評各一次。”

“將閭哥哥飽讀詩書,學富五車,頗得夫子看重,常常稱讚,可是皇叔不屑一顧,將將閭哥哥的策論棄之如草履。”華庭公主也點點頭,算是同意了其他人的說法。

“長戈武侯非常人,非良所能揣摩,不知長戈武侯所問之題為何題,竟然讓諸位如此為難?”

張良好奇不已,嬴政的公主公子有名師教導,絕對不會向他們所說的那般不堪。

“那就多了去了。”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二十頭,下有五十六足,問雉兔各幾何?”

“天下乃一人之天下,還是天下人之天下?”

…………

“平王東遷,乃有大秦;孝公變法圖強,惠文王東出函谷,武王洛邑舉鼎,昭襄王伐交頻頻,莊襄王覆滅東周,至於陛下,一統六國。秦國曆代先王皆有宏願。然後皇叔就問我的志向是什麼?”

華陽公主在腦海中仔細回想起嬴玄的題目,一一說給張良,最後忍不住問道:“張良先生,你說我的志向應該是什麼呀?”

“人各有志,公主的志向我怎麼會知道呢?”

張良坐直身體,看著眾多的公子公主,正色說道:“那麼,今日張良也請問諸位之志向。”

“啊,張良先生,你怎麼也學皇叔啊?”華庭公主一臉難受,說道:“早知道,就不告訴你了。”

“諸位,快些做答吧,”張良笑盈盈的說道:“良,還要向陛下復了。”

“我的志向就是取代嬴玄,為父皇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