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引江 第一百零五章 青山依舊(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男人手中的長絲,原來竟是這般用法!怪不得自己與南二公子將八音四器的招數試了個遍,非但沒有能抵擋的可能,還害得自己險些又吐了血。
“想不到師父的弦劍竟能刺得這樣快!”清卿一笑,心下暗暗道,“本以為自己進步飛速,現在看來,果真還是差得太遠了。”
師徒二人的目光灑在彼此身前,清卿抬頭望著師父的臉,那白得透明的臉頰,現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那絲絃寒光冰冷,卻有著獨屬於師父的溫暖之意,正順著長長的琴絃,一路傳遞在清卿周圍。
弦尖一路向上,輕柔地劃過清卿脖頸,挑在她下頜微微揚起的曲線上:
“下山許久,清卿的功力,怎能同日而語?”
子琴眯起眼一笑,那神情,像是回到了師徒二人相依相偎在立榕山頂的日子。
清卿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心竟然撲通撲通地越跳越快,臉頰也泛起一陣紅暈。
弦尖小巧而鋒利,就在清卿心口前半寸之處,向前一刺,冬日厚厚的青衣青袍一下子鬆了裙帶,險些從清卿肩
(本章未完,請翻頁)
頭滑落。
清卿睜大了眼,還沒等衣衫全然掉下身子,那股熟悉的溫暖氣息一下子將自己的身周包圍起來。燈燭不過微微搖晃一剎,便盡然熄滅,只剩下月色朦朧,淡淡地灑在古琴斷裂的琴絃之上。
只聽得子琴的聲音湊在自己耳邊,喃喃道:“清卿,我們該回去了。”
“師父?”
“哎。”
“師父之前,還沒跟弟子說完呢。”清卿把頭靠在子琴肩膀上,低聲耳語,“立榕山令狐氏的歷代掌門不能下山,究竟是什麼緣故?”
子琴沉默一刻,沒答話。過了許久,才將清卿攬在懷裡,淡淡地道:“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久到這個江湖之中,還有著帝王和臣子的時候……”
“啊!”清卿朦朧間,一下子想起書中所說,“若是這個天下有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便是風調雨順,歲月祥和;若是江湖之中,一下子有了兩三個帝王,便是戰爭討伐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對。”子琴在清卿額上一吻,“正是這樣。”
“就像是令狐氏門規中所說的那樣,‘不現太平史筆,不辭水火微塵。’若江湖中起了紛爭,令狐氏隱居再久,也必將逆人群而出,至少護得一方百姓周全。當初立下這道規矩的墨塵掌門,便生活在一個水深火熱,有著兩個帝王征戰討伐不斷的時代。”
“那兩個帝王,一個叫白厭,一個叫溫康。”
“溫……康?”清卿一下子反應過來,“是西湖的先人!”
子琴抱著清卿嬌小的身軀,用自己溫暖的面頰貼住清卿涼乎乎的臉:“清卿真聰明。”
隨即抬起頭,看向窗外一輪明月:“後來,那個叫做白厭的帝王終究敗給了溫康,自刎與玄灘之側,屍身便沉入深不見底的潭水。南林有一門隱逸之士,世世代代追隨白厭皇帝。聽聞帝王喪生之後,便在玄灘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隱線,不許白厭的屍首落入溫康手中。”
“玄灘上吃人的隱線,竟是如此而來……”清卿嘆口氣,“那這習隱線一族,之後如何?”
“溫康皇帝派人前往多次,甚至自己也曾來到南林尋找,想把這一族的奇人異事收入自己麾下。誰知,那些隱線了無蹤跡,也不被江湖人所熟悉。因此其中族人總是閉門謝客,從不離開南林半步。若是碰到脾氣急的大官逼得緊了,便大開殺戒,給溫康皇帝送去不知多少顆人頭。”
清卿也看向那朦朧的月亮。想來嫦娥玉兔俯瞰人間許久,眼見這血流成河的慘狀,也會湧起不忍之意罷。
“但是,在白厭和溫康兩位皇帝的最後一場戰爭中,溫康之所以能勝,是因為身邊有三個一路追隨的臣子。今日有許多野史古書,也把他們三人稱之為‘溫朝三臣’。”
一聽此言,清卿心下不由得緊張起來。下意識地與師父十指相扣,這才問道:
“師父,這三個臣子,分別是誰?”
“墨塵、南朔和荒乞女。”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