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引江 第一百零三章 野有蒹葭(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清卿腰間的白玉簫紫光粼粼,百花仙子似乎眼皮微微一動。
四人在臺上一同見禮。沈將軍只見子琴與清卿二人行動輕巧,縱身不費功夫,便來到這幾尺高臺之上,行動更是默契非常,便不禁拱手道:
“二位果真是難得的高手!連那般細微的正宮之聲都能聽出差別,在下實在佩服!”
聽他此言,子琴不由向這位西湖將軍看去。將軍低垂著眼,眉清目秀之間,留下不少風吹日曬的痕跡。令狐掌門心下暗暗感嘆:“戎馬馳騁中,竟也有這般聽音的能人——我與清卿輕聲低語,這將軍在臺上卻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想到此處,子琴不敢輕慢,便也微笑著回個禮數。
清卿一抬頭,只見師父與那西湖沈將軍相視,神色都帶著些許敬佩之意,唯獨百花仙子一動不動地凝望著自己。於是幾步上前,將白玉簫握在手中,攏袖俯身道:
“晚輩令狐氏,大膽向前輩討教。不知仙子想彈些什麼?”
仙子抬手,用袖子掩著嘴角,低聲道:“令狐少俠,可曾聽過宓羽湖的古曲?”
清卿搖搖頭:“未曾。”
誰知仙子反倒笑了,櫻桃小口間,皓齒輕啟:“我先前也沒聽過,只是今日初到西湖,有幸得一前輩指點,因此牢記在心。少俠有緣,這便彈與少俠聽。”
說罷,閉起眼,將左手按在木品之中,右手玲瓏五指,撥出一輪琵琶音來。仙子手中慢訴,口中同樣低聲吟唱著:
“野有蒹葭,采采之華。匪我言風,與子歸家。”
“野有萱草,瀼瀼之蒿,匪我息雨,與子尋綃。”
原來這便是宓羽西湖的古音古調,清卿一邊默聽,一邊心下想著。古曲與今人之調往往大有不同,便說是北漠的古曲《沙江引》與今調《絳河》,同時聽在耳中,往往會覺大有不同。古調總是少些韻律的束縛,多些放縱的想象。因此今人唱來,發現有些唱著拗口不通順之處,也是尋常。
因而大多數“古調”,無論是《稻城烈風》也好,《沙江引》也罷,都經過歷代掌門數次改良,才能夠為今人所用。只是改良之後的曲調,無論多麼流暢動聽,總是少了些昔日的味道。
此刻百花仙子和著琵琶所吟唱的,才是真真正正的一首古曲。
“野有蒹葭,采采之華。”清卿聽在耳中,不由覺得調式平淡,節奏甚至太過舒緩,一個字吟唱大半刻,那句婉轉的旋律還是沒轉過來。仔細聽,也不得不承認,這古曲中的調子,別有一番今人學不來的韻味,就悄悄藏在那一宮一商中。
“野有萱草,瀼瀼之蒿,匪我息雨,與子尋綃……”
至於臺下其餘追隨百花仙子而來的看客,哪裡懂得這音律許多?只是聽著仙子調式婉轉,神情也如痴如醉,便忍了那山路十八彎個不停的長調耐心聽著。
唱到“與子尋綃”一句,人們終於等著仙子吊起嗓子,吟出一句清脆的高音。不知是誰帶頭叫了聲——“好”!臺下眾人這才爭先恐後地鼓起掌來。
仙子從絲絃上緩緩挪開手,卻仍留下止不住的餘音嫋嫋,淡淡散發入夜空之中。
只見百花仙子嘴角一揚,留下個若有若無的笑意
(本章未完,請翻頁)
,隨即向清卿手中的白玉簫看過來。餘人也好奇地偏過腦袋,向知道這被仙子請上高臺的青衣來客是個什麼名頭。
清卿深吸一口氣,把白玉簫放在嘴邊。
在立榕山上時,清卿雖也曾勤奮刻苦,每日吹簫不停。但下山以來,真正吹簫的時候並不多。大多時候,還真就像江湖人所說的那樣,把白玉簫當成一根破木頭棍子,施展開“筆陣劍法”,生生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此刻當真把白玉簫豎在口,心中瞬間湧起一絲陌生的熟悉。
既然百花仙子以古曲做引,清卿按理說,本也應用東山古曲,或是《平沙落雁》,或是《梅花三弄》相迎才好。只是那曲落雁的旋律方到口邊,清卿卻忽然轉了主意,悠悠揚揚,響起一首世人皆未曾聽過的曲調。
唯獨子琴盯著弟子沉浸在音律之中的背影,髮絲微微晃動,好像完全墜落在曾經那片世外桃源。
這首曲子,是子琴與清卿在玄潭之下,共同刻下的《角篇·無題》。
“遠杯交盞下小樓,風煙飛落滿深舟。醉掩紅扉尋香去,枝下長堪雪滿頭……”
這首新曲被仙子和將軍聽在耳中,都不約而同地覺著驚奇。若說這是首古曲,莫說風格不像,就是二人算得上通曉音術,卻是誰都未曾聽說過一句半句。至於說這是首新曲——以新迎古,這位令狐少俠,未免也太大膽了些。
當今世人,吟歌頌曲,未嘗不遵循古例,將前人之法奉若神明,只覺得一座偌大的知識寶庫從來沒有學到盡頭的時候。即便是改良古曲,也只有八音四器的掌門,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才能做到,豈有小輩擅動經典的道理?
可清卿這簫聲一唱三嘆,行雲流水,分明便是一首今人新創的調式。
立在一旁,沈將軍聽來又是驚訝,又生出幾分敬佩。這一首新曲,既遵循古法之律,但處處都透露著今時今日獨一無二的風格。就像是雖未刻意迎合古人志趣,卻若真被哪門哪派的遠古前輩聽了去,也不禁要拍案叫絕。
如此厲害的音律術法,當真是個十六七歲的孩子所能達到?
轉頭看向這位被令狐少女稱之為“師父”的高手,沈將軍只覺著,這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令狐後人,似乎隱藏著難以想象的絕頂功力。若說方才聽出正宮之音的差別,是江湖中厲害高手所能達到的境界,那麼在人聲嘈雜中波瀾不驚,做到看上去絲毫不費力氣,便是完完全全另一回事。
這究竟是令狐氏的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