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一日(6K)(第3/6頁)
章節報錯
掠過一片水域,飛船降落。
B4557區算是整個B區的哲學中心,每天都有仿生人開設的不同課程,這些課程全都可以隨時在視網膜投影中遠端學習,但大部分人還是願意來教室上課,為的是和其他人交流。
交流,是上城區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李涼行走在林蔭步道上,與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過,視網膜投影中,大約十個人裡有四個頭上顯示著“S”標誌,代表他們是透過神經漫遊來到這裡。
遠處的林間,極富線條感的建築若影若現,隨著靠近,視網膜投影不斷彈出課程的介紹和各種活動的資訊。
這些活動任何人都能參加,每個人也能隨時發起新的活動,系統會根據活動主題,將資訊推送給可能有興趣的人。
比如此刻,李涼的視網膜投影中就出現大量有關昆德拉的文學研究課題,哲學派對,圍坐會等等,簡直眼花繚亂。
他眨了幾下眼睛,關閉了視網膜投影,眼前頓時一清,透過神經漫遊接入的人也消失不見,步道上往來的行人少了很多。
即便沒有視網膜投影導航,每個人腳下也會有全息指示箭頭,導向正確的位置,況且這條路他已經很熟悉,十多分鐘後,便來到B4557區4座。
這是一棟六層的建築,遺留著模組化時代的風格,像積木搭建而成,有很多鏤空的區域。
模組化時代的建築往往沒有電梯,李涼走樓梯上了三樓,穿過高高低低的走廊,找到了305室。
推門而入,教室裡已經有人先到。
一圈椅子圍繞著中間的空地放置,七八個孩子各自坐在椅子上,相互交談。
其中一個小女孩回頭衝他笑了笑。
李涼點頭致意。
這群孩子都在十歲左右,已經對哲學理論十分熟悉,這會兒正在討論昆德拉作品中的復調敘事結構。
“眾多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復調,這一點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特點,”一個小男孩說道。
旁邊的小女孩搖頭,兩手撐著椅子,以稚嫩的聲音反駁道:“巴赫金對陀氏作品的研究比形式主義更形式主義,他把陀氏作品稱做‘復調’,把託氏作品稱做‘無復調性”的‘獨立’,而對昆德拉來說,老托爾斯泰的作品揭示了‘無理性,無邏輯的闖入’,而陀氏僅僅‘抓住了決心頑強地將邏輯貫穿到底的理性的瘋狂’,所以……”
李涼很認真地聽著孩子們討論,聽懂了,但沒完全聽懂。
他倒是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小時候學校鼓勵讀名著,父親直接買了一整套,其中有本《罪與罰》就是陀老爺子寫的,可惜,直到這套書被賣廢紙,他也只看過一本《魯濱遜漂流記》。
先前打招呼的小女孩忽然轉頭問道:“你覺得呢?”
李涼愣了一下,清了清嗓子說道:“呃……”
他其實很想說,你先告訴我復調到底是特麼什麼意思……
這時有人替他解了圍,一個微胖的女性仿生人走進了教室,微笑道:“在聊什麼呢?孩子們。”
“復調~”小女孩聳聳肩。
“很棒的話題!”仿生人攬住小女孩的肩膀,“我可以加入麼?”
“可以的,”之前的小男孩點頭。
仿生人衝李涼笑了笑,也坐了下來。
李涼鬆了口氣。
接下來,仿生人大部分時候在聆聽,偶爾為孩子們補充一些理論知識,一直到所有孩子說完自己的觀點,才開始今天的課程。
“很好,昆德拉的復調理論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或許,大家可以嘗試創作一部復調來驗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將帶領大家瞭解‘刻奇’。”
仿生人揮了揮手,椅子圍成的圓圈中央開始湧現圖形和影像。
“刻奇,是一個美學語詞,意指將某種虛假的感覺世界視作審美,昆德拉從美學角度,以經驗理性,多元價值為標準,認為刻奇反映了對倫理價值的過度追求,是人類境況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而無論將刻奇視作是大眾文化的淺俗,還是現代藝術的唯美,抑或倫理價值的絕對,刻奇這個概念都無疑反映了文學藝術與虛假世界的深刻關係……”
李涼開啟視網膜投影,文字伴隨著仿生人的聲音流動,他不時晃動手指,將某些覺得不錯的段落擷取儲存。
整節課,仿生人旁徵博引,涵蓋了眾多哲學家對刻奇的觀點,語速不緊不慢,隨時會停下聆聽孩子們討論。
不過,李涼發現核戰後的哲學理論好像大多是早期理論的延續,並沒有太過顛覆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