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現在是3027年11月1日早上8:15,氣溫24.9攝氏度,溼度55%,今日行程如下,九點三十分到……”

伴隨著系統播報,餐桌浮出一面光幕,顯示著一份時間表。

9:3011:30,西4環B4557區4座305室,哲學課程《刻奇:美學的還是倫理的?》

11:3013:30,西4環B4557區,“環”餐廳,午餐。

13:4015:15,西3環D35區1座,電影《殺戮回憶》。

16:00??位置待定,神經漫遊“中土”,“監獄”副本。

19:35??西4環BJ327號,途博生日派對。

“嗯。”

李涼掃了一遍日程,點了點頭。

吃過早飯,他隨手從書架上抽了一本書,穿過臥室來到了草坪。

隔壁鄰居恰好也從房子裡走出來,衝他揮手道:“早啊,李涼。”

“早……”李涼注意到視網膜投影中顯示出眼前這個女孩的名字,“……嗯,一月。”

資訊顯示女孩只有十二歲,在隔壁住了兩週,不過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

一月扎著兩個馬尾辮,穿著一件黃色裙子,懷裡抱著本書,走近晃了下手指。

叮鈴~~~

視網膜投影中,四顆卡通畫風的栗子蹦蹦跳跳地匯入李涼的身體。

李涼現在也習慣了“點贊”,笑著回了四個贊,只是他沒有載入外觀方案,他的“贊”依舊是桃心的樣子。

“在看什麼書?”一月問道。

李涼舉起手裡的書:“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月讀出書名,若有所思道,“存在主義。”

“你呢?”

“噢,這本,”一月晃了晃手裡的書,羞赧地笑了下。

李涼注意到封面上的書名:《純粹理性批判》。

閱讀紙質書是一種風尚,而康德的作品屬於上城區孩子的啟蒙讀物,一月應該早過了讀康德的年紀,她的羞赧類似於一千年前的成年人被人發現讀兒童繪本。

昆德拉的作品也很基礎,但李涼完全沒有這種困擾,毫不介意暴露自己對哲學的無知。

一艘半球形的單人飛船徐徐降落。

“先走啦,”一月歪了下頭,鑽進飛船。

“回見。”

李涼目送飛船遠去。

在上城區,很多人出生在養育中心,沒有父母或從沒見過父母,他們很小就開始獨居,而且會根據興趣和社交需要,隨時改變居住地,如同候鳥,一生都在五座上城區之間徘徊,中京上城區,新澳上城區,洛基山上城區,德納裡上城區以及月球上城區。

一月顯然就是這類人,在一個區域住一段時間,就會換成另一個地方,畢竟上城區所有人口加起來都不足以填滿任何一座上城區的居住點,空置的房子數之不盡,況且,她還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時申請建一座新的房子。

這時。

又一艘單人飛船落下,李涼走了進去。

飛船騰空,飛向B4557區。

上城區是車輪狀的巨大衛星,尤其中京上城區,從外到內共有五個環,最外側的環直徑接近1700多公里。

人們生活在每一個環的內壁,絲毫感覺不到自己在沿著水平方向轉動,此刻李涼身處4環與3環之間的空域,俯瞰4環的“地面”,無數居住點散落在精心設計的園林中,每一片園林都有獨特的風格,連續成一軸色彩絢爛的畫卷,而他就在這軸畫卷上空飛行,遠處的地面和“天空”呈現相同的平緩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