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盡攏煙雨中

九天浮華世間夢

是非曲直誰能斷

一死一生一場空

晉國西南群山之間,無數條溪流匯聚成河,蜿蜒穿過整個晉國,至晉國國都洛城附近,河面達到十幾丈寬,水流也漸漸平緩,才有了船隻航運,自大晉建國,定都洛城起,這條河便被命名為洛河。

洛河上游群山綿延,河道落差極大,經過不知幾百幾千年的沖刷,一段河道在一處山坳間形成了一個方圓近百丈的天然胡泊,湖水清幽,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兩岸的翠綠之間,景緻頗為幽美。湖邊有一村落,六十餘戶,村民以打獵捕魚為生,可奈何山路崎嶇難行,村民捕獲獵物,要步行兩百餘里才能到最近的市鎮,換取一些生活物資,也不知這個村落是何時建成,村民幾乎不識文字,也就沒有什麼歷史記載,你要是問他們這個村子叫什麼,村民會理所當然的說,這裡叫“家”,但是你要是問那個胡泊,他們會告訴你,那叫落星潭。

西岸山腰有一道觀,名叫清靜觀,面水而建,可觀前並無道路,也沒有村民前來燒香禮拜,觀中平臺之上,有一石桌,四方石凳,桌上刻了一副棋盤,棋子雜亂無章的散落在棋盤之上,一個兩鬢略見斑白的老年道士,手邊擺著一罐黑白混雜的棋子,身後站著一個手捧茶盤的少年,師徒二人都望著山下,從這裡可以看到落星潭還有那個村落的全貌,到了晚上,繁星滿天時候,看向湖面,天上星辰倒影在湖面上,頗為奇妙,或許落星潭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此時,山下正下著雨,清靜觀裡確實未見一滴雨水,群山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在師徒二人看來,說不出的輕鬆愜意,老年道人伸手自棋罐中取出一枚棋子,放在眼前,看到是一枚黑子,搖了搖頭,說道:“世道怕是要變了呀~~~”,隨後,把棋子落入棋盤之中,落子之處,正在點、線之間,不著邊際。

身後的小道士說道:“師父,你下錯了。”

老道反問道:“哦?怎麼錯了?”

小道士答道:“你教過我,棋子都要下在點上,每個棋子都有它們自己的位置,可是這個子放在了空格里,這不對。”

老道依舊沒有回答,仍是反問道:“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小道士說道:“合規合矩,禮法之內,道理之中,便是對。”

老道微微一笑,輕捋鬍鬚,道:“那何為禮法?又是誰定的規矩?”

小道士說道:“不管誰定的規矩,你在下棋,就得守著棋盤上的規矩~”

老道抬頭,望向山林深處,悠悠的道:“那,有誰告訴你,為師是在下棋了?”

小道士一時語塞,看著自己面前毫不講道理的師父,想說話,可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記得漲紅了臉。

沒等小道士說話,老道再次開口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對,又有什麼是錯?世間種種,都有道理可言,都有規律可循,可總有些例外。”

老道收回瞭望向遠山的目光,看著棋盤中那枚黑子,繼續說道:“總會有些,不知道為何,本不該出現的,它,卻出現在了這裡。”

老道隨手一揮,站了起來,走回觀舍,小道士一臉不解的看著師父離開,沒再說一句話,再低頭看著棋盤,那枚黑子已經被師父的一揮之下,移動到了附近的一個兩線相交的點上,那個點,四面不相連,與棋盤其他黑子都不相關,四周都看不出棋路佈局,說不出的彆扭,他將那枚黑子拿在手裡,想要另尋一處“正確的位置”擺放這枚棋子,可他看遍了整個棋盤,都想不出來這個棋子應該下在哪裡。他想把棋子放回棋罐之中,可不知緣由的,心裡居然有一絲不忍,思量半天,又將棋子放回了那個不著邊際的空格之中。

老道躺在觀舍的竹椅之上,臉上露出了一抹諱莫如深的笑容。

…………………………我是不正經的分割線…………………………

隨手摸起來的黑子,是老道的卜的一卦,黑,世道要變。

一個本來不該出現的,卻要出現了(如同恩卓的這本書)

你不知道該把它放在哪裡,因為它本來就不是規則之內應該存在的那一個。

所以,在哪都彆扭。

棋子在棋盤之上,那就是生,回到棋罐之內,意為滅,生死之間,小道士也沒能替它決定。

我希望能寫一本好書,講一個好故事,不過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評判的標準不同,我只能在我能力範圍之內,寫出我能看得過去的故事。

網路作品千千萬,要不要訂閱,您說了算~~~

對了,工作煩累,佛系寫作,先建個書名搶個位置,我可以保證不穩定更新,但是一定會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