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散,村長看著一堆的銅錢碎銀子的,也是忍不住感嘆,“要是換做一年兩年前的,怕是三錢銀子都湊不上來,哪能湊得出這三十兩呢!”

蔣大平便笑道:“這也是多虧了三花啊,她建的這個作坊,咱們村裡除了那幾家,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兩個的在作坊做工,再加上後來種芥菜蕓薹套種魔芋這些,大家都攢了不少銀子,要不然咋能捨得拿出這三錢銀子呢!”

他們村裡的人從去年套種魔芋開始,就是全村幾乎不少的都毫不猶豫的套種了,兩畝三畝地的,誰沒賣得個七八兩十來兩的?

還有芥菜籽這些和自家的工錢這些呢!

眼看著今年魔芋又要收了,馬上進錢了,這三錢銀子,拿出來自然就不那麼肉疼了。

再說了,建村塾是好事,大家都想著後代好,誰會不願意出?

村長聽著,更是堅定了辦好村塾的事,恨不得明兒村塾就能坐滿了娃子跟著先生讀書識字。

他們孤山村的後代們的出息,可就寄託在這個村塾上了。

這就是村裡的希望,是大事。

建村塾的銀子是有了,請了周老五來就能立馬動工的,最關鍵的,就是先生了。

村長略一尋摸,就揹著手往南山腳下來了。

許三花正在選料子,好讓紅玉帶著人給團團圓圓做秋衣,這種巴巴想著給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穿得漂漂亮亮的慈母心,別提有多叫人沉迷了。

許三花很享受這種給孩子操持的忙碌。

紅玉年上配了人,許三花便將她從廚房調了出來,讓她做府裡的針線房管事,手底下帶著幾個針線好的丫鬟婦人的,就負責家裡人的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襪。

對比當初一同買回來的八個丫鬟,除了陳秀雲,如今就是她的出息最好了,紅玉是個沉穩做事的,自從秋菊被髮賣出去,她行事就跟穩重。

許三花看在眼裡,曉得她是個靠得住的,要不然這管事的差事,也輪不到她頭上。

有專門負責做衣裳的,許三花只管挑了料子,吩咐紅玉哪件料子是給誰做的就行。

索性都是要做的,針線房就是這麼個差事嘛,許三花便多挑了些料子,給對面孃家,她奶他們也都各做兩身。

至於二叔大哥這些,有他們媳婦操持呢,她就不管了,倒是兩個侄兒,做一兩身的,不打緊。

聽下人稟報說村長來找賀璋,許三花想著昨兒傍晚開的村民大會,稍稍一琢磨就曉得村長爺來要做啥了。

村長打算建村塾,這事她跟賀璋也討論過了,兩個孩子開蒙上學堂這事,就在村塾也不打緊,一來嘛,有孩子一起,比兩個孩子自個坐在書房裡聽賀璋講學要好。

這二來嘛,交朋友的事,他們可不能替孩子阻攔了。

所以,村塾這事,非常好啊,本來她是打算直接出了銀子建村塾的。

但村長來了個湊銀子建,那就湊吧,也好。

村塾湊銀子建了,那請先生的事,就交給賀璋吧。

許三花到廳堂的時候,村長正就跟賀璋提起這事呢。

為了女兒能坐在村塾裡和夥伴們一起讀書識字,這請先生的事,賀璋沒有任何猶豫就攬在了身上。

村長一聽,自是笑呵呵得不行,“村塾的事我負責,這請先生的事那就麻煩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