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興學廉頗負荊請罪,言出師不利請劉芳亮責罰。

劉芳亮不是藺相如,既然常天興衣甲解了,荊條都揹負好了,劉芳亮也不和常天興客氣,直接讓左右親兵狠狠地抽打常天興。

出師不利是一方面,劉芳亮更惱怒的是常天興胡亂使用騎兵,拿騎兵幹步兵的事。

他讓常天興率先鋒騎兵來衛河出海口是為了阻截南陽王的勤王兵馬,不讓他們出海的,而這個常天興竟然貪功,妄圖以三千輕騎就拿下這支勤王軍。

這些騎兵是劉芳亮自崇禎十四年以來四處蒐羅響馬,招降明軍騎兵,直到去年年底收服陝西三邊之後,才像模像樣地攢出了五千騎兵。

這個常天興一仗就將他五百六十七騎給敗光了,劉芳亮焉能不氣?

步卒陣亡了好招募,拉幾個農夫發一杆槍、一把刀,讓他們衝陣打幾場仗就是精銳步卒。而騎兵陣亡了,短時間內別想恢復。

“好了,騎軍掌旅你別當了,你去做步軍掌旅吧。”

見打得差不多了,劉芳亮這才讓親兵停手,常天興後背被荊條抽的皮開肉綻,血肉模糊,但常天興的意思還是清醒的,苦苦哀求劉芳亮。

“將軍!屬下願為騎軍一哨總!不願為步卒掌旅。”

從騎軍掌旅調為步軍掌旅看似是平級調動,實際上是貶了常天興的軍職。

大順軍中有寧為騎軍一哨總,不為步軍一都尉的說法。騎兵在軍中的待遇遠強於步軍。

“本將自來賞罰分明,你下去吧。”

劉芳亮嫌惡地揮揮手,要不是看在常天興是跟隨他的老人,折損他五百多名騎兵,早就拉出去一刀砍了。

處置完常天興,劉芳亮上前線舉起千里鏡觀察南陽王勤王軍的動態。

只見船隊前方足足有兩千多人正在清理衛河河道,顯然這支勤王軍是想清理往河道出海溜之大吉。

劉芳亮將視線轉移到為首的一艘明軍戰艦上,這首戰艦上也有兩人正舉著千里鏡看著他。

“王爺,此人便是劉芳亮!”

馮雙禮拿著王遠的千里鏡向南方闖軍的營寨望去,認出了出營的劉芳亮。

王遠則是在一旁心疼地望著馮雙禮手中的千里鏡,嘴裡嘟噥道:“馮營正,你小心著些,這千里鏡金貴,莫要磕碰壞了。”

要不是朱琳澤讓王遠將千里鏡借馮雙禮一用,王遠還真捨不得將千里鏡拿出來借給馮雙禮。

“王遠,你老大不小的人了,論年齡都可以當馮雙禮的叔伯了還這麼小家子氣。竹塹那邊已經能自己做千里鏡了,馮雙禮要是弄壞了,本王賠你一根就是。”

看著王遠一個大老爺們一副小家子氣的模樣,朱琳澤哭笑不得。

“這千里鏡是屬下從鄭芝豹那裡奪來的,王爺就是在給屬下十根千里鏡也抵不上這一根。”王遠咕噥道。

“得了得了,不就是一根破千里鏡嘛,還你就是。”馮雙禮被王遠嘮叨的有些不耐煩,口是心非道,將千里鏡還給王遠。

王遠小心翼翼地將千里鏡揣進懷裡,生怕馮雙禮再來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