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摺損了這麼弟兄!不能撤!一定要拿下這些官軍!咱們是左營精銳!不能給劉將軍的臉上抹黑!”

常天興已經殺紅了眼,還是不肯撤軍。

他現在可謂是進退兩難,撤吧,在明軍銃炮的攻擊下折損了這麼多精銳騎兵,回去怎麼向劉芳亮交代?

這些騎兵都是劉芳亮從崇禎十四年起就費盡心力,慢慢積攢起來的,經過三年的積累左營的騎兵才有了這麼大的規模。

不撤吧,眼下弓手力竭無法拉開強弓,而勤王官軍的銃炮確實片刻不歇,源源不斷地向他們傾灑銃彈,每一陣排槍和炮身響起,總有大順軍勇士要倒下。

常天興現在悔不當初,後悔沒有聽從田升斗的建議,要是早點採納田升斗的建議,這一仗打的何至於如此狼狽。

“就是因為咱們這些騎兵是左營精銳才要替劉將軍保全骨血!咱們這些騎兵要是沒了,劉將軍往後在五營諸將中怎麼抬得起頭?說話怎麼哪還有分量?常掌旅,撤吧!”

看著一個接著幾個倒下的大順軍騎兵,馬三通心痛的幾乎要哭了出來,苦苦規勸常天興道。

不僅僅是馬三通,就連其他的大順軍騎兵軍官此時也早沒了剛剛衝鋒時氣衝雲霄的銳氣,紛紛請求撤兵休整。

“撤!撤!收兵!”

戰局對大順軍越來越不利,幾乎所有的騎兵軍官都請求撤退,常天興心知大順軍士氣已失,已經沒有拿下官軍戰船的可能,只得及時止損下令鳴金收兵。

到底還是大順軍左營的精銳,在遭受巨大傷亡後,撤軍依舊是井然有序,不像大部分明軍,一旦下達撤退的命令,就等於是全軍潰逃。

此時最無奈的是已經登上並且快要拿下天津衛所軍漕船的大順軍將士,要撤退他們還得跳下船,同時還要面對船上人多勢眾的衛所兵們的追打。

這些衛所兵見戰局對己方有利,大順軍大部已經撤退,也無懼這些已經登上船的大順軍官兵,憑藉著人數優勢在衛所軍官和家丁們的催促下向登船的大順軍官兵發起反衝鋒。

馮元飈的兒子馮愷章更是帶著一百多名馮家家丁,身先士卒一舉肅清所乘坐船上的四五十名闖軍。

闖軍騎兵一撤,船隊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他們打退了闖軍騎兵。

雖然贏了,但贏的卻並不輕鬆,朱琳澤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還是高估了自己軍隊的戰力。

初步統計,海陸軍官兵共計陣亡一百六十八人,傷者兩百六十餘人。者還不包括馮元飈那邊天津衛衛所兵的傷亡,這一戰下來,馮元飈那邊的衛所兵少說也折損了大幾百號人。

至於大順軍的傷亡,看舟船上下躺著的大順軍屍體,粗略估算也有五百多號人。

這戰果還是建立在大順軍將領輕敵冒進,戰術決策失誤的情況下。

要是這股大順軍騎兵的將領稍微有點腦子不分兵,而是重點攻擊朱琳澤的坐船,朱琳澤真還不一定守的住這艘坐船。要知道就算是分兵,剛才都有三五名大順軍登上了他的坐船。

以前的幾場仗遇到的最能打的敵人就是倭寇,但倭寇的個人勇武有餘,組織配合能力卻是一般般,朱琳澤贏的也不算艱難。

而這一次朱琳澤雖然贏了,但卻是建立在有馮元飈的天津衛所兵做友軍,幫他分散了大順軍的兵力,以及大順軍將領輕敵冒進上。

不然鹿死誰手,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朱琳澤現在最擔心的是劉芳亮的左營主力何時會抵達這裡,大順軍先鋒部隊在草包指揮官的指揮下都這麼難打,要換做是劉芳亮親自坐鎮指揮,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還有多久能清除河道中的石包和沙包,疏通好河道?”朱琳澤問道。

他現在只祈禱為何水道能早點被疏通,儘早出海,只要出了海,劉芳亮對他也無可奈何。

這區區幾里的水路,看著那麼近,卻又那麼的遙遠。

“回閩王,要想徹底疏通河道,至少還需一天半。”正在清理河道的家丁們回道。

“這麼久?”朱琳澤皺眉道,再等一天劉芳亮的主力說不定就趕到了,更不用說一天半的時間。

劉芳亮既然派遣出細作阻塞了衛河河道,一路上必定是馬不停蹄地向這裡趕,而現在整個南直隸都沒有能阻擋住劉芳亮兵鋒的明軍,劉芳亮的行軍速度不會慢。

“從河岸上將沙包石包丟進河裡容易,但要將這一兩百多斤重的一個沙包石包撈上來搬上岸卻是艱難,再說小的們也不是專門的河工,術業有專攻,小的們這疏浚河道的功夫也比不得正經河工。”家丁們回道。

這些家丁們說的也有道理,他們也向早點疏通河道出海,不想停在這裡暴露在大順軍的兵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