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大沽口【三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左懋第和沈廷揚輕裝乘坐快船前往京師,朱琳澤擔心沈廷揚的安危,闖軍主力雖然還沒到達京師,但闖軍的先鋒遊騎以及細作早就滲透進了京師。
朱琳澤不想讓沈廷揚孤身涉險,讓金勝的一百多騎兵護送沈廷揚進入京師城,身邊只留下了二十幾騎精銳夜不收,等到上岸之後放出去偵查敵情。
朱琳澤的主力船隊由於船上有武器輜重,因此走的比較慢,直到三月初六才抵達天津大沽口。
由於左懋第和沈廷揚已經先行朱琳澤一步,提前抵達了天津前往京師。馮元彪爺提前得知了南陽王勤王兵馬稍候便至的訊息。
雖然藩王掌兵勤王不合祖制,但現在情況危急,馮元彪也顧得不這些。
這年頭能有兵馬勤王就不錯了,藩王的兵也是兵。
明廷三月初四才下詔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薊鎮總兵唐通為定西伯、掛平賊將軍印援剿總兵左良玉為寧南伯、鳳瀘總兵黃得功為靖南伯。隨封詔而下的還有勤王文書。
一天之內連封四個擁兵大將為伯,有明一朝這還是第一次,足見京師城情況之危急。
詔書才剛剛發下去四天,這時候估計也就距離比較近的唐通部和吳三桂部已經收到封詔和勤王文書。
這四位最後能奉詔入京勤王的也只有唐通一人,至於吳三桂則要等到闖軍完全佔領宣大,兵鋒直指京師城的時候,才在三月十三日動身。
朱琳澤的部隊現在是第一支抵達順天府的勤王兵馬。
馮元彪率部眾親自到大沽口迎接朱琳澤。
這次勤王朱琳澤幾乎動用了大部分海軍家底,只留下少量海軍負責守衛竹塹。
此次勤王的海軍,不算沈廷揚的海沙船,朱琳澤自己就動用了三艘大福船、十三艘海鯊級、以及兩艘四桅西班牙蓋倫船,已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海上力量!
尤其是兩艘西班牙蓋倫船甚是引人注目。
此時西方的主流艦船尚還是蓋倫船,雖然名字都一樣但各國不同的需求導致各國蓋倫船的設計理念大相徑庭。
英國人低上層建築蓋倫船更小但更快更靈活,船長50至60米,排水量小的低上層建築級蓋倫船排水量在四百噸左右,大的也只有六百噸,其原因自是不言而喻,那就是為了搶西班牙人的蓋倫船。
這時候西班牙就是一頭富裕的肥豬,無論是英國人、法國人、還是荷蘭人都喜歡搶西班牙人的船。原因無他,西班牙人有錢耳。
而西班牙人由於西班牙在全球有廣袤的殖民地,不得不將蓋倫船造大,以增強載貨量和續航能力。
雖然在英西海戰中,實際情況已經證明英國人的低上層建築蓋倫船要優於西班牙人大型蓋倫船。但迫於實際需求,西班牙人只能繼續使用舊的大蓋倫船。
西班牙蓋倫船,大者噸位可以達到千噸,最喪心病狂的西班牙蓋倫船噸位達到了恐怖的兩千噸,吃水達八米。
朱琳澤的這兩艘西班牙就是千噸級的西班牙蓋倫船,比大福船還要大出一截,兩艘西班牙蓋倫船在船隊中,儼然是兩個龐然大物,鶴立雞群。
為了開動這兩艘蓋倫船,朱琳澤特地將在竹塹挖礦勞改的西洋水手重新僱傭入海軍,又讓索爾抽調了一些會操帆使炮的僱傭兵加入海軍,這才將這兩艘蓋倫船開起來。
“天津巡撫馮元彪,見過南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