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軍有直逼京師之勢,攪得南京城人心不寧。

朱琳澤的內心也是久久無法平靜,他對自己的實力還是有著比較清醒的認知。

雖然他帶來的一千強軍是南直隸乃至整個江南地區最為精銳的軍事力量,但人數實在太少。

就算把朱由崧接到南京來,憑藉他一己之力也無法成功擁立朱由崧,他必須尋找強有力的外援一起擁立朱由崧,才能坐擁這定策之功。

福潞之爭朱由崧最終勝出除了血緣和崇禎皇帝比較近,更具正統性的因素之外,最根本原因還是馬世英拉攏了江北四鎮軍閥為朱由崧背書。

朱琳澤和江北四鎮的四個軍閥頭子以及馬世英都沒有交集,況且這時候江北四鎮軍閥距離南京尚遠,思來想去,目前最合適的合作伙伴就是左良玉了。

朱琳澤和左良玉有點交情,登門拜訪也不會尷尬,況且朱琳澤還要向左良玉買馬擴建騎兵,因此朱琳澤決定在金勝接朱由崧到南京之前先拜訪一下左良玉。

崇禎十六年十一月,張獻忠的大西軍已經佔領湖南和江西的袁州、吉安兩府,並且在這些地區派駐官員,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只是在這個時候張獻忠卻選擇了入川。

張獻忠入川的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是張獻忠畏懼左良玉部,但這在朱琳澤看來可能性不大,左良玉雖號稱擁眾二十萬,但麾下能打的兵未必比張獻忠多,此時張獻忠在湖廣湘贛地區是高歌猛進,左良玉是節節敗退,張獻忠沒有理由畏懼左良玉部的官兵。

朱琳澤更傾向於後一種看法,那就是張獻忠和李自成素來不合,李自成取代明朝的前景在崇禎十六年已經非常明朗,張獻忠不想向李自成俯首稱臣,遂而放棄長江中游選擇入川,遠離李自成的臥榻,為日後割據西南做準備。

張獻忠入川,左良玉撿了個大便宜,張獻忠雖然名義上沒宣佈放棄湖廣湘贛,但在這些地區的留守兵力非常薄弱,和實際放棄沒什麼區別。左良玉乘勢收復了武昌向朝廷奏捷。

朱琳澤在南京安置好軍隊後便馬不停蹄地前往武昌尋找左良玉。

左良玉收復了武昌心情大好,恢弘豪華的武昌楚王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換了三個主人。

楚王朱華奎被張獻忠沉江溺死之後以楚王府為行轅,左良玉撿漏收服武昌之後也不客氣,反正楚藩都被張獻忠殺的差不多了,左良玉直接住進了楚王府。

聽聞朱琳澤主動來訪,左良玉非常高興。

為了結交左良玉,朱琳澤也是下了血本,在自己火銃都緊缺的情況下給左良玉送來了一千杆鳥銃,當然基本都是二手鳥銃。除了火銃之外,朱琳澤還帶了十門6磅炮小炮一併送給左良玉。

左良玉常年奔走,身體狀況不佳,一路上不斷地咳嗽。

左良玉讓麾下的幾個火銃兵挑選了幾把火銃進行試射。

試射了十幾發後竟無一炸膛,準頭也不錯。

這些試射的火銃手提溜著火銃,喜笑顏開地向左良玉彙報道:“左帥,這都是好銃,打個兩三百發都不會炸膛。有這麼多好銃,左帥可組建一支火銃強軍!”

“南陽王送了本帥一份大禮啊,南陽王的這份厚禮,本帥收下了。”左良玉面色和悅,大明朝的火銃不少,只是像這種能打上上百發不炸膛的鳥銃確是不多。

“左總兵為國殺賊,本王甚是欽佩,除了鳥銃之外,本王此番還帶來了十門紅夷炮。”朱琳澤笑眯眯地說道。

“哦?還有紅夷炮?”

紅夷炮三字讓左良玉為之一振,整個人都精神了。

早先朝廷也撥給過左良玉幾門紅夷炮,左良玉視若珍寶,但後來這些紅夷炮由於太大太過笨重,在轉進的過程中要麼直接銷燬,要麼直接送給了李自成。

顯然,相比鳥銃,左良玉對朱琳澤送來的紅夷大炮更感興趣,這可是攻城破陣的利器。

左良玉搓著手,對朱琳澤口中的紅夷大炮充滿了期待。

朱琳澤揮揮手讓隨行的炮兵將十門6磅炮拉了上來,朱琳澤的6磅炮是由艦炮仿製而來的,和艦炮最大的不同就是加長了炮管,每門6磅炮炮身重約700斤,由騾馬牽引。

左良玉在看到朱琳澤口中的紅夷大炮之後有些失望,早年朝廷撥給他的都是千斤以上的紅夷炮,左良玉以為朱琳澤要送給他的也是千斤以上的紅夷大炮。

朱琳澤讓炮兵們將6磅炮從騾馬身上解下,試射給左良玉看。

炮兵們瞄準大約100丈外的一處廢棄院落,這些炮兵都是老手,只兩輪校射,後面的火炮幾乎每發抖砸在同一幢房屋上。

左良玉的炮兵們不由得感嘆這炮打的真準。

“好炮!好炮!”左良玉對火炮試射的結果非常滿意,“南陽王這是給本帥送了兩份厚禮啊。”

“大炮有大炮的好處,小炮也有小炮的好處。”朱琳澤讓炮兵們收工,對左良玉說道,“大炮威力雖大,但不便跟隨行軍,更適合拿來守城。而小炮雖然威力小些,但勝在輕便,這款西洋小炮只有700斤,只需一匹騾馬就可以拉得動,跟隨行軍甚是方便,非常適合左帥。”

左良玉點點頭,對此頗有感觸。他對朱琳澤的這兩份厚禮非常滿意,命令士兵們手下,妥善保管好。隨即將朱琳澤請進楚王府設宴款待。

“左夢庚見過南陽王。”

“左羨梅見過南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