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李自成的抉擇(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順政權內部此時也多多少少聽到了清軍進軍豫南的風聲。
多鐸和阿濟格也給李自成來信,表示願與李自成一起伐明,成事之後共分大明的半壁江山。早朝之時,李自成將多鐸和阿濟格的來信遍示諸將。
看完多鐸和阿濟格的來信之後,大順政權文官官員們態度不一,議論紛紛。
“陛下,此次清軍南下,正是我大順破局的最佳時機!”宋獻策最先跳出來說道,“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大順尚有二十餘萬精銳,這是陛下手裡最大的籌碼。”
“哦?願聞其詳。”李自成睜大了眼睛示意宋獻策繼續說下去。
“明清雙方已成膠著之勢,能改變明清雙方態勢的只有我大順,陛下若助清則清強,陛下若助明則明強。”宋獻策說道,“南明封陛下為順王,陛下可記得昔日此辱?如今正是陛下把仇雪恨之良機!”
當初明朝封李自成為順王,這件事情是大順政權的恥辱。李自成當初好歹也是打下過京師城,坐過京師城紫禁城龍椅的人。接受弘光朝封王,無疑是自將身段,矮了弘光朝一頭。
只是彼時南明軍力正盛,李自成有多得南明弘光朝襄助才得以在荊襄立足。李自成權衡之下,最終還是以顧全抗清民族統一戰線為名,作為遮羞布接受了弘光朝的封號。
被宋獻策這麼一說,李自成也有點蠢蠢欲動,清軍將兵鋒指向明朝。多鐸和阿濟格又來信表示願意合作,局面似乎又朝大順有利的方向發展了起來。
“無稽之談,據臣所知,明軍方在魯橋鎮全殲了兩甲喇鑲黃旗的滿洲八旗兵,就連滿清的肅親王豪格都被明軍生擒,何來明清雙方的戰局已成膠著之勢之說?這分明還是明強清弱!”
顧君恩並不贊同宋獻策的觀點,真要是雙方勢均力敵。為什麼偏偏只有清方這麼著急來信,而明方那邊到現在都沒有音信。
顧君恩有到明方那邊拜訪過明朝的官員,豫南和湖廣兩地勃勃生機的重建景象讓顧君恩印象深刻。
如今的大明和崇禎年間的那個大明雖然只隔了短短數年,但就像是兩個不同的王朝。
就連大順在荊襄兩地的建設工作都難望其項背。戰場上拼的不僅是雙方的軍事實力,更是雙方軍事力量背後的國力。
以國力論,大明朝雖然和滿清各自佔有南北的半壁江山,但明朝所擁之地,要比清軍所佔領的地區要強上太多。
豫南和湖廣兩地的重建工作尚且做的這麼好,更不用說為弘光朝輸送了大量賦稅的南直隸以及沿海諸省。這些地方可沒有被戰火蹂躪過,可都還是繁華之地。
“顧君恩,你這分明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是我大順翻身的天賜良機,豈能錯過!”宋獻策駁斥顧君恩道,“你為何處處替明朝說話?莫不是收受了弘光朝的好處,還是說你是明朝情報司的人?”
“顧某對陛下,對大順的忠心天日可鑑!”顧君恩抬手起誓道。
他沒有接受明朝方面一分一毫的好處,更不是南明情報司的人,他只是站在自己以及大順的立場上就事論事。
“宋獻策,你難道忘了清軍入關之時如何對我大順趕盡殺絕的?清軍狼子野心,欲奴役我華夏萬民,順若助清,你我,乃至是聖上,都將成為我華夏的千古罪人!”
龍椅上的李自成依舊是一言不發,李自成的內心也是非常矛盾的。
一來他不想一直都屈居明朝之下,二來他也不想成為顧君恩口中的華夏千古罪人。
一時之間,李自成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不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見文官們爭執不下,李自成遂而詢問武官們的意見。
大順五營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恢復,雖然戰力還是沒恢復到全盛時期的標準,但也恢復到了當初從西安敗退時的水準之上。
“依臣之見,靠人不如靠己,我大順雖處於抗清民族統一戰線之中,但和大明是合作的關係,從來不是從屬的關係。”
李過站出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