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冰雪無情(第2/3頁)
章節報錯
“若是禦寒衣物和被褥不夠用,少給一點也行。”祁逢吉也能理解朱琳澤的難處,大明朝這麼大的一個家不是那麼好當的。
閩王於危難之中,挽狂瀾於不倒,扶大廈之將傾,已經很不容易了。
“賑災所需之物資,關係到災民的身家性命,豈能少給?一件都不能少。”
朱琳澤的態度非常堅決。
“新軍的府庫裡孤記得還有幾萬套棉大衣的庫存,被褥也有一些,盡數拿出來發放給災民。
招商局的棉布和棉花全部送到紡織廠,讓紡織廠所有的活計都停下來,專門生產棉服和被褥。
招商局不是還有五六千件皮裘麼,全部拿出來和富戶換禦寒衣物和被褥。
至於炭火薪柴,就地採伐,竹塹那邊能運多少就運多少過來,招商局的船要是不夠用就用軍艦運。”
“這都是明年要賣出去的東西,要是到時候拿不出來,招商局的信譽受損,只恐對朝廷不利。”
倪元璐不無擔心地說道,招商局現在正步入正軌,所獲得的利潤除了部分留以自用之外,閩王所掌握的那一般招商局股份所得之利,基本都是進了國庫。
現在招商局已經是戶部收入的一個大頭,更重要的是招商局收上來的錢可都是真金白銀,而不是大宗商品。
倪元璐現在就指望著招商局和海關給朝廷多貢獻一些稅收呢。
還有國營的紡織廠,所得之利也是歸國庫,要是讓紡織廠停下手裡的訂單生產賑災物資,必然要遭受損失。
“人命大於天,孤的子民,他們的性命比這些更重要。”朱琳澤正色道。
“閩王英明。”
眾閣臣將朱琳澤抗災的態度如此堅決,也不好再繼續說什麼。
“值此大災之年,願諸臣與孤共勉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朱琳澤朝眾位閣臣拱了拱手,眾閣臣急忙回禮。
“閩王,眼下除了賑災物資,更缺的是人。”祁逢吉說道,“這麼多物資,總要有人來發。”
朱琳澤清楚祁逢吉的意思,恰逢大災之年,朝廷又大量向災民發放這種緊俏的物資。
大明朝那些官吏什麼德性,他可比祁逢吉還有清楚。真要用以前的辦法發,發下去的賑災物資能有一半到災民手裡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朱琳澤本來用於賑災的物資就十分緊張,他絕不允許下面的官吏這麼折騰。
當然,讓大明朝的官吏不貪汙也是天方夜譚,朱琳澤也不得不認清這個現實。
最好的辦法就是專門設立相應的賑災部門,專門負責這次賑災物資的發放,不讓原來的官吏經手賑災物資。
“也是時候讓吏學堂的學生們出去鍛鍊鍛鍊了。”朱琳澤說道,“成立專門的賑災部,讓吏學堂的學生到下面去負責賑災物資的發放,這次既然動用了軍隊的倉庫,軍隊那邊也抽出些人手參與賑災。”
目前也只有軍隊和帝國大學的學生是朱琳澤完全能夠信得過的,為了保證能夠順利挺過這次冬天,朱琳澤也只好將軍隊搬出來了。
把軍隊搬出來賑災也能促進軍民之間的感情,讓大明朝的百姓對大明朝軍隊糟糕的印象有個改觀。
當然,必要的時候也能及時鎮壓災民的暴動,他的治下難得清淨了兩三年,他可不希望在釀出什麼起義。
此時的山東,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多爾袞在一眾八旗親衛的簇擁下來到山東巡視。
由於今年異常的氣候,山東地區的氣候不比當初的遼東好多少。
多爾袞雖然渾身上下包裹著跟粽子似的,但已讓能夠感受的到絲絲的寒意以及迎面而來,銳利如刀的北風。
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南逃到南明的漢民越來越多,這讓多爾袞感到大為光火。
多爾袞此行到山東,一是為了檢視山東的災情,二是為了巡視山東的綠營兵和八旗兵。
為了加強對佔領區的控制,除了在各地編練綠營,以備南征之外。多爾袞也將為數不多的八旗兵派駐到了主要城市,以防止八旗兵墮落腐化以及監視各地的綠營兵。
對漢人,多爾袞雖然拉攏利用,但終究還是放不下戒心,只有滿人才是自己人,才能放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