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裝備之外,這些明軍的精神面貌也非常好,更難得的一點是這些明軍竟然不擾民。向當地百姓鄉紳採買物資不僅付錢,付的還是質量非常好的弘光通寶以及劉文秀和艾能奇從來沒有見過的銀幣。據說這是弘光朝的新錢。

“若天下之軍盡如金標統和夏標統的軍隊,何愁天下不平。”

劉文秀感慨道,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感慨。侵擾百姓這種事情就算是在他軍紀比較好的大西軍裡也不能完全禁絕,沒想到這支明軍居然做到了這一點。

“要是天下之兵盡如我等之兵,哪個朝廷養得起。”夏完淳笑道,“禁衛軍中一個普通步兵的軍餉一年就得二十四銀元,吃住穿可都還是朝廷管。騎兵和炮兵的軍餉可還要比咱們步兵高出一截。”

“二十四銀元?”劉文秀對這個計量單位感到很陌生,不知道這二十四銀元到底是多少銀子。

“就是二十四兩銀子。”金勝從腰間叮噹作響的荷包裡用食指和中指夾出一枚一元銀幣遞給劉文秀。

為了使銀元更快流通起來,從弘光二年十月開始,朱琳澤就將第一批鑄造出來的銀幣送到各軍代替以往的白銀髮軍餉。

新軍發的軍餉都是真金白銀,以往用白銀髮軍餉之前還要剪白銀,熔白銀,非常麻煩,費時費力。有了銀元之後要方便很多,每個月直接發價值一銀元的銀幣就行。

新軍軍餉雖然一個月是兩銀元,不過實際上只發一銀元。剩下的一銀元由閩王代為管理,等到這些士兵退役之後,將剩下的軍餉再全部發給他們。

至於戰死者,有家人的則連同撫卹金一起發給他們的家人,沒親屬沒成家的光棍也會以他們的軍餉和撫卹金替他們領養孤兒,讓孤兒改姓成為他們的養子,替他們延續香火。

金勝覺得只發一半的軍餉並無不妥,畢竟閩王是言而有信之人,對待士卒一向很好,從未拖欠過他們的軍餉。

再者,軍中的這些大老粗花錢大手大腳的,有存銀子習慣的很少。全部將軍餉發給他們到退役也存不下多少銀錢。再說,朝廷管吃穿住,每個月發一銀元的軍餉,這待遇已經非常豐厚了。

只要這些士卒在軍中服役幾年,退役之後就能領到一大筆閩王替他們存下來的軍餉,拿著這些錢只要不染上惡習,無論是置田買地還是做小本買賣,基本可以確保後半生衣食無憂。

“一年二十四兩白銀......”劉文秀和艾能奇無不對明朝新軍的優厚待遇感到震驚。這他孃的就是用銀子砸出來的精銳啊。

“劉將軍、艾將軍,等你部完成整編成軍,咱們可就是同僚,領的軍餉和咱們一樣。”金勝拍了拍劉文秀和艾能奇的肩膀說道。

幾人正交談間,只聽見親兵來報,清軍已經包圍了樓山關,正準備攻打樓山關。

幾人見狀也不再閒談,登上關門檢視敵情。

果然見關城之外清軍雲集,除了衣甲鮮明的滿蒙八旗兵之外,還有兩三萬綠營兵以及數不清的雜兵。

有些雜兵只是剃了頭髮留著髮辮,身上還穿著明軍的紅色鴛鴦戰襖以及順軍和西軍的交領軍袍,顯得極為不協調。

樓山關的城牆並不高大,城牆還都是夯土,只有城門處包磚頭。

攻打這樣的關城並不用多好多大的攻城器械,清軍很快就做好了攻城器械,開始組織隊伍進攻。

首先出廠的是清軍的炮兵,清軍炮兵推著推著三十多門紅夷小炮,在盾車的掩護下慢慢向前推進,直到樓山關關城在進入火炮射程之後才停下。

隨即這些穿著綠色號衣,頭頂綠色纓盔纓帽的清軍炮兵開始裝填彈藥,準備炮擊樓山關的城牆。

大西軍的炮兵見狀也馬上裝填火炮炮擊清軍綠營的炮兵,才剛剛打出幾炮,夏完淳急忙讓劉文秀和艾能奇下令停止炮擊。

劉文秀和艾能奇不解其意,面對清軍的炮擊難道放著手裡頭的火炮不用,窩囊挨清軍炮兵的打不成?

用炮兵打炮兵這是非常低效的方式,要是現在彈藥充足,夏完淳和金勝自然不介意和清軍炮兵對轟,比試比試炮術。

只是他們現在彈藥並不充裕,金勝和夏完淳雖然給大西軍帶來了一些彈藥,但肩扛馬馱,所帶來的彈藥並不多。

以往他們作戰都是在交通方便,地形平坦的地區進行,彈藥都是從後方的倉庫一車車,甚至是一船船拉到前線的。自然可以放開手腳打。

而現在他們要用所剩不多的彈藥堅守到李定國援兵的到來,彈藥的使用自然要精打細算。留著這些彈藥用來打清軍攻城的步兵,給清軍造成最大程度的傷亡,遠比用這些彈藥來打清軍遠處的炮兵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