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紅薯(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這不代表他們才學不足,恰恰相反,他們的真才實學反而要遠勝於不少進士出身的官僚。
“陸長史若想要個進士功名,何不參加此次會試,以陸長史之才學,中個進士也不是什麼難事。”朱琳澤笑道,“實在不行,到時候賜陸長史一個同進士出身。”
“貽笑大方,貽笑大方也。”陸聞達急忙擺手道。
確實,以現在閩王的權力,給他一個進士功名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以他現在和閩王的關係,就算得了這個功名,只怕也只會成為天下讀書人的笑柄。陸聞達可不想因為這件事惹惱天下讀書人。
現在吏學堂的學生都是他教出來的,這些吏員日後是要到一線做實事的,只要日後這些學生能在基層幹實事,前景未必暗淡。他這個老師也臉上有光,至於沒有進士功名的遺憾,那就留著這個遺憾吧。
朱琳澤此言一出,一旁的倪元璐面露不悅之色,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倪元璐是正兒八經的科班進士出身,對這個出身非常看重,朱琳澤隨口就要賜陸聞達一個進士功名讓倪元璐心裡多少有些堵。
好在朱琳澤最終也只是嘴上說說,並沒有真賜給陸聞達一個進士功名。
帝國大學堂尚未完工,不少地方還在大興土木。
朱琳澤同意讓各學堂的學生親自參與大學堂的設計和建設,匠學堂和工學堂的學生正和一群民夫一起將秦淮河的水引入大學堂內開鑿出來的人工湖。
農學堂的學生則忙著將剛剛引入人工湖的河水引入他們的試驗田,只是試驗田的地勢要高出人工湖不少,這些學生們並未成功將水引入試驗田。
農學堂的學生們唉聲嘆氣,本以為能從湖內直接引水澆灌試驗田,這樣每日也能節省下不少挑水的時間,不想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閩王。”
宋應昇見朱琳澤來大學堂視察,急忙迎了上來。
學生們聽說是閩王,也顧不上地面上滿是汙泥,齊刷刷地跪下了。
朱琳澤虛抬了抬手讓他們起來,朱琳澤問宋應昇道:“宋應昇,你兄弟宋應星現在何處?”
農學堂、工學堂由宋應星兩兄弟負責,農學堂和工學堂的學生都在這裡,只見宋應昇不見宋應星,這讓朱琳澤感到有些奇怪。
“閩王,兄長帶了幾個學生去搬閩王設計的機器了。”宋應昇回道。
“什麼機器?”朱琳澤不解道。
他畫給宋應星、宋應昇兄弟二人的圖紙太多了。天知道這一年多來這兩兄弟根據他給的幾張潦草圖紙能搗鼓出什麼來。
朱琳澤是文科出身,數理化是他的短板,那些圖紙,與其說是圖紙,倒不如說是草圖。朱琳澤把這些草圖交給宋應星兄弟二人,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看看宋家兩兄弟和大明朝的能工巧匠能搗鼓出什麼花樣了。
實際上朱琳澤也就只抱著玩一玩,試一試的態度,並不報多大期望。
“屬下不知,屬下只知道,兄長是要搬那機器過來引水的。”宋應昇說道。
朱琳澤走到試驗田前,這些試驗田全部嚴格地以畝為單位,種植著朱琳澤從各地淘來的農作物種子,用來育種以及推算作物的畝產量。
朱琳澤蹲下身,嫻熟地從地裡挖出一個孩童拳頭大小的紅薯,讓身旁的隨從拿水沖洗了一番,沖洗乾淨之後,朱琳澤直接放進嘴裡啃了一口。
小時候在鄉下,他也沒少偷村裡農戶的番薯偷偷烤了吃。
朱琳澤細細品嚐了一番,這時代的紅薯除了不如後世的甜之外,口感上的差別不大。
當然,最大的區別還是大小,朱琳澤又隨手挖了幾個,相比後世的紅薯,這個時代的紅薯大小要小上不少。
朱琳澤就地挖了一筐起來,讓宋應昇過秤之後就地烤了起來。
“這紅薯每畝能產多少?”朱琳澤問宋應昇道。
宋應昇對試驗田紅薯的產量早就爛熟於心,給朱琳澤報了一個平均數:“春薯要比夏薯產量多不少,農學堂的紅薯試驗田有三十畝,平均每畝春薯產量兩千四百六十一斤,夏薯產量一千八百三十六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