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大明招商局(第2/3頁)
章節報錯
運糧船晝夜不息地向南京輸送稻米,長江兩岸擠滿了觀望的百姓,這幾個月來,懸掛紅底日月旗的旗幟成日在長江上往返,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寧國公府徐允禎正和南京的幾個勳貴閱讀《大明日報》,徐允禎在南京沒有府邸,借住在魏國公公府,魏國公徐文爵和他分道揚鑣,投了福建的靖武小朝廷之後,徐允禎名正言順地成為了這座府邸新的主人。
門口的牌匾也換成了他從朱琳澤那裡花四萬兩銀子求來的寧國公府。
題一個字一萬兩,這麼划算的買賣朱琳澤當然沒有理由拒絕,朱琳澤也知道徐允禎這是在花錢買平安。
徐允禎要比徐文爵,也可以說是識時務的多,徐允禎在接手了徐文爵帶不走的不動產之後,主動上交了一萬三千頃各色田地山場,徐家在南京兩百餘年的經營幾乎被徐允禎一夜之間交了出去。
不僅如此,就連原來徐府的硃紅色銅釘大門都被徐允禎拆卸了下來,換上了樸素的木門。
按照明朝的禮制,這等規格的大門只有親王和聖上才能享用,但明末早已禮崩樂壞,有錢人家根本不把這些明初定的規矩當回事,尤其是江南地區,不要是一個一個國公,就連尋常的鄉紳小地主都敢往門上打銅釘,以彰顯其氣派。
徐允禎將大門拆下之後,還將此門抬到閩王府前,歷數魏國公徐文爵的罪狀。
徐文爵待徐允禎不薄,徐允禎這麼多在外人看來實在是太忘恩負義了。
徐允禎卻是不在乎這些,他親身經歷過甲申國變,在他心中保一家老小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朱琳澤知道徐允禎是在拍他馬屁,不過倒也很受用,徐允禎老老實實地奉上了徐文爵在各地的地產,也省的他派人查抄。
朱琳澤也清楚徐允禎不是將徐文爵全部的地產都上交,自己私下裡肯定也留了一些,不過徐允禎能上交這麼多的地產,也證明了他的誠意,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朱琳澤也不是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也沒再過多的追究。
朱琳澤當務之急是清丈田畝,已經得罪了江南縉紳,他現在不想再把勳貴也逼到自己的對立面。勳貴的利益和朱家的皇族利益互有交集,是值得拉攏的物件。
徐允禎送上來的大門朱琳澤覺得不錯,閩王府倉促而建,大門只上了朱漆,還沒來得及打銅釘,徐允禎送來的大門大小也合適,只要鋸一鋸就能用,也省了不少功夫,算是物盡其用。
“聽聞定國公次子也進了講武堂,是講武堂四期的學生?還是速成班的學生?”保國公朱國弼對徐允禎道,“我家老三也在講武堂就讀,是講武堂的四期的學生,講武堂可真是個好地方,我家老三以前最是不省心,前番回來整個人規矩了不少,舊院也不去了,成日不是舞刀玩銃,就是一頭扎進書房讀書。”
“都不是。”徐允禎搖搖頭,扶著鬍鬚說道,“我家老二讀的是政工學堂。”
“政工學堂?聞所未聞,還請定國公賜教。”徐允禎挺胸,頗有優越感地說道,“只有閩王特別信任的人,經過層層篩選考察,才能進入政工學堂,政工學堂的不少課程都是閩王親自授課。”
“畢業之後出來怎麼個安排法?”朱國弼瞪大眼睛,不無羨慕地問徐允禎道,“出來也是就任禁衛軍的軍官?”
徐允禎點點頭:“的確如此,不過其中尚有玄機,不過從講武堂出來的學生,只有成績特別優異,才能擔任哨長一級的軍官。而從政工學堂畢業出來的,只有成績最差的才擔任哨一級的軍官,成績優異的直接從標官做起,我家老二爭氣,得了個第三,也混了個標一級的軍職,名曰政委,有監軍之權,正北上聊城赴任。”
朱國弼聞言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我的乖乖,標一級的軍官,那可是李定國、馮雙禮那一級別的軍官啊,這可是閩王軍中目前級別最高,最有牌面的軍官。
閩王麾下雖有禁衛軍,但至今都沒設禁衛軍軍一級的軍官,想來閩王是想直接自己獨掌禁衛軍。
標一級的軍官,還有監軍之責,能當監軍的那可都是身邊最親的親信,此前也只有聖上身邊的內官才能充任,也無怪乎徐允禎神神秘秘的。
想到自己兒子還要到前線拼殺掙軍功才能慢慢升官,能不能活著升到營一級的軍官都不一定,朱國弼越想心裡越不平衡。
“政工學堂一期的學生剛剛畢業,閩王正在招收二期的學生,保國公,你家還有老四老五、這個機會可得好好把握。”徐允禎對朱國弼說道,“吏學堂那邊也在招生,負責吏學堂的是閩王府的陸長史,這個吏學堂也大有可為啊,不瞞保國公,我已經給我家不成器的老三報了吏學堂的名。”
“多謝定國公賜教。”朱國弼點頭受教。
堂內的勳貴們也紛紛朝徐允禎拱手致謝,這些勳貴中的部分人,不久前還不恥徐允禎忘恩負義之舉。現在也不禁佩服徐允禎的遠見。
他們雖然貴為勳貴,但爵位只能由嫡長子承襲,雖然其餘的子嗣不愁衣食,也能過上富貴的生活,但讓他們出去再謀一份富貴也是好的。
他們的爵位或是跟隨太祖爺打天下所得,或是跟隨太宗靖難所封,至今已有兩百餘年,現在正是大明朝兩百餘年未有之大變局,該爭取的機遇還是要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