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永昌二年,大明弘光元年。

退守西北的李自成和一眾大順軍將士並沒有新年的喜悅,全軍上下籠罩在一片沉悶壓抑的氛圍之中。

面對多鐸和阿濟格的兩路夾擊,李自成最終還是選擇先在潼關和多鐸決戰,

李自成的好運氣似乎在崇禎十五年到崇禎十七年這兩年多來用光了,永昌二年的李自成厄運連連。

大順軍麾下的第一大將劉宗敏在山海關所受的傷傷未痊癒,但還是領兵出戰多鐸。但現在的大順五營兵卒多是新卒,在數量上雖然和山海關之戰時差不多,但在戰鬥力上卻是天差地別。

劉宗敏初戰不利,率五營將士激戰五日未能挫敗多鐸麾下的八旗兵和吳三桂、高第麾下的關遼軍,只得領兵撤退。

劉宗敏退回來之後,李自成又讓劉芳亮整軍出擊,再度受挫。最後李自成不得不親自掛帥出擊,取得了不錯的戰績。擊斃了清軍兵部領事輝山、騎都尉昂錦等一眾清軍中下級將校。

雖然戰績不俗,但和在山海關,大順軍還能擊斃清軍副都統薩蘇喀、一眾滿蒙漢八旗驍旗校尉、參佐等清軍中高階將官相比,大順軍的戰鬥力已經下滑的非常厲害。

這倒不是李自成麾下的大順軍不盡心盡力,奮力殺敵,恰恰相反,這些新兵的鬥志和迸發出來的戰鬥力比山海關之戰的大順軍還要強。

只是強軍並非一朝一夕能練成的,山海關的那支五營精銳,是李自成從崇禎十四年出山以來就積攢下來的家底,身經百戰,戰鬥經驗豐富。

而現在的這支大順軍,多數都是新兵,能和清軍血戰十餘日,已經非常難得了。

李自成正率軍和清軍鏖戰,不知為何,此時清軍的炮聲驟減,在戰場上處於優勢和攻勢的清軍突然撤退了一半左右,只留下一部分兵馬在原地轉攻為守。

李自成急忙抓緊機會,命令全軍向清軍發起猛攻,無奈清軍兵鋒甚銳,就算清軍抽調走了一半的兵馬,李自成也未能擊潰清軍的軍陣。

李自成見難破清軍軍陣便率軍返回潼關,以免清軍回師,最後的主力被清軍全殲。

至此李自成主動出擊多鐸所部清軍,擊退多鐸後北上迎擊阿濟格的戰略宣告破產。李自成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此時李自成得知了阿濟格依靠兵力優勢,雖然留守陝北榆林的李過、高一功防守得力,阿濟格未能攻下榆林,但阿濟格在留下一部分兵馬繼續包圍榆林,圍而不攻,自己則率軍南下,在佔領李自成的米脂老家之後,將米脂屠戮一空,繼續向西安進發。

阿濟格所部的清軍從陝北南下,大順軍上下更是人心惶惶。清軍進入陝西腹地,再繼續守潼關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兩年前李自成在這裡徹底擊敗孫傳庭的秦軍,奠定了大順朝的基業,而兩年後的今天同樣是在潼關,他敗於多鐸之手,當真是造化弄人,世事無常。

李自成讓潼關守將巫山伯馬士耀留守潼關,馬士耀見清軍勢大難敵,偽降於多鐸,獻上潼關,在清軍中做李自成的內應。

不想馬士耀的信件被清軍截獲,事情敗露,馬士耀以及偽降的七千大順軍盡數被多鐸誅殺。

面對清軍的兩路夾擊,剛剛退入西安的李自成不得不放棄陝西,南下前往大順的最後一塊根據地,也是最穩固的一塊根據地:荊襄地區。

就在此時,李自成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李自成讓權將軍田見秀負責殿後,並命令田見秀將西安倉庫官舍帶不走的東西全部焚燬,以免資敵。

但婦人之仁的田見秀以:秦人飢,留此米活百姓為由,並沒有執行李自成的命令,只將東門城樓和南月城樓點燃應付了事。

好在朱琳澤提前佈局,給陝西情報司下達了死命令,務必在闖軍撤退之後焚燬西安所有倉庫,不留一粒糧米資敵。

陝西情報司司長蔣一龍遂率部眾焚燬了西安城內的各個大小倉庫,一時之間西安城內火光沖天。

“閩王真乃諸葛在世也,料事如神。”

蔣一龍將手中的火把丟向糧倉,任由大火將糧倉吞沒。

此時田見秀剛剛出城,見城內火光沖天,覺得不對勁,遂而回城檢視情況,見自己留給秦地百姓的活命糧被蔣一龍等人焚燬,急忙派人救火。

只是火勢已經蔓延開來,無法撲救。田見秀大怒,讓人將捕獲的蔣一龍等人拿上來,喝問道:“爾等是何人的細作?!這可是秦地數百萬百姓的活命糧,爾等這是在斷秦地百姓的生路!”

“闖王的命令是讓田將軍焚燬西安的府庫官舍,田將軍卻留此糧米以資清軍,將軍的婦人之仁不是給秦地百姓活路,而是將闖王逼向絕路。”蔣一龍面不改色,昂首挺立。

田見秀面色一沉,感覺事情不簡單:“你怎知李萬歲是讓我焚燬這些府庫官舍?”

“蔣某是為閩王辦事,身上有閩王給闖王的書信。”蔣一龍的眼睛看向自己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