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黃斌卿造反(第2/4頁)
章節報錯
鄭家水師在數量上依舊佔據優勢!苦戰了大半日,他們鄭家水師損失慘重,對方的損傷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鄭家水師的官兵疲憊不堪,對方亦是疲憊不堪!
鄭彩主張繼續作戰,但鄭彩的建議遭到了甘輝的反對。
“閩王軍銃炮犀利,又有開花彈此等利器,再打下去,對我軍更為不利。”甘輝說道,“眼下還是延平王的安危要緊,延平王要是有差池,你我都沒辦法向臺王交代。”
鄭氏集團此前對敵方的情況偵查不利,只知對方銃炮犀利,沒想到還有手投開花彈此等利器,吃了大虧。
鄭彩是鄭芝龍的從子,不是親兒子,要是換做是鄭森,甘輝多多少少還賣鄭森些面子,聽從其建議。但甘輝現在面對的是鄭彩,甘輝不打算賣鄭彩這個面子。
鄭彩是鄭氏家族內部的自己人,就算鄭芝龍對其責罰也不會太重,但甘輝就不一樣了,他不過失鄭芝龍的拜把子兄弟。
鄭彩辯駁甘輝不過,甘輝又是鄭彩的長輩,鄭彩只得聽從其建議,率殘存的艦隊撤退。
見鄭家水師撤退,王遠下令稍作追擊,旋即也北上撤退回羊山軍港休整。
當然,竹塹距離彭嘉山更近,基礎設施也更好。畢竟羊山軍港才剛剛成立不久,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工匠都遠不如最早經營的竹塹。
不過王遠還是求穩,能不涉險就儘量不涉險。
目下閩臺海域鄭家水師的艦船眾多,他們剛剛經歷大戰,海軍官兵們早已疲憊不堪,以鄭家水師的實力,完全有可能再派遣出一支同等規模的艦隊。要是遭遇上了,北洋海軍勢必遭受滅頂之災。
而福建以北的海域,鄭家水師的力量極為薄弱,制海權在他們手中,相對而言更加安全。
此役北洋艦隊擊沉對方大船十艘,小船三十三艘,負傷而逃的的敵艦不計其數。自身的損失也不小,己方旗艦重傷,海蛟級戰艦被擊沉兩艘,重創兩艘,海鯊級被擊沉四艘,重傷七艘,剩下的戰艦多多多少都帶點傷。
旗艦上,王遠面色凝重的看著匯總來的戰報,這樣的交換比不算難看,只是北洋艦隊遭此重創,不知閩王是否對這份答卷滿意?
相比海洋上的艱難鏖戰,弘光朝在陸地上對靖武小朝廷的進軍則要順利的很多。
馮雙禮兵不血刃攻佔福寧州州城後,連下寧德、羅源二城,兵鋒直指福州城。
靖武小朝廷聞之大震,急忙在連江構築起防線,以防止馮雙禮進一步南下。
經過上一次的教訓,馮雙禮用兵謹慎了許多,進入福州府境內,尤其是攻打羅源縣縣城的時候,馮雙禮已經感覺到了對方的兵越來越多,戰鬥力也越來越強。
馮雙禮清楚僅憑一標閩王軍難以攻佔重兵戍守的福州城,他現在要做的就是鞏固已經佔領的地區,和左良玉部遙相呼應。
要想拿下福州城,他必須和左良玉合兵一處才有把握。
左良玉一路進軍也還算順利,除了在仙霞嶺遭遇到了比較頑強的抵抗之外,建寧府境內的浦城、建陽可以說是不戰而下。
就連建寧府的府城,福建行都司所在地建安也沒廢多少功夫就拿了下來。
在拿下建安城之後,左良玉順江而下,兵鋒直指延平城。只是在進入福建境內後,左良玉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影響了進軍的速度。
最後一路就是由江西贛州入福建的黃得功,黃得功亦是連下長汀、上杭等閩西重鎮,逼近漳州府的龍巖城,閩南二府為之震動。
在陸地上,靖武小朝廷可謂是三面楚歌,岌岌可危。
南京紫禁城,朝臣們正在上早朝,龍椅上空無一人,朱琳澤端坐於龍椅之側,主持朝政。
朱由崧現在沉湎於酒色,連朝都懶得上,朝政全部由閩王負責,朱由崧上不上朝已經不重要。沒有朱由崧,國家機器照樣運轉。
藩王監國攝政雖然有違祖制,但正如閩王所言,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再者閩王攝政也是目前弘光朝最好的選擇,對百姓也寬厚,在民間素有賢名,江南的百姓對閩王攝政監國一事並無怨言。
“而今海陸兩軍俱已奏捷,實乃天佑我大明,臣以為應當乘勝追擊,直搗偽福京,一勞永逸,徹底解決閩粵兩地之動亂。”
說話的是新晉平賊將軍的方國安,自北伐遼東歸來,馬士英昔日所倚仗的黃得功越來越傾向於閩王。馬士英轉而拉攏定海總兵王之仁、方安國等浙江一系的武將。
馬士英還想拉攏黃斌卿,但黃斌卿並不買賬。朱琳澤也清楚黃斌卿不買賬的原因,黃斌卿已經和鄭芝龍暗通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