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番本王多次邀請先生出山,先生皆辭而不就,此番先生主動來訪,倒是讓本王十分詫異。”

對於宋應星兄弟的到來,朱琳澤倒是頗感意外,意外之餘感到有些欣喜。

朱琳澤麾下能工巧匠不少,但通文墨的能工巧匠卻很少。

更不用說宋應星兄弟這等精通多門學科,在很多領域的造詣都頗深的科學人才。

“當今天下,能救民於水火中者,非閩王莫屬。”宋應星笑道。

此前他以為閩王不過是想竊取權柄的權藩。現在看來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朱琳澤兩度北伐立下不世之功,安定江南半壁,已經改變了宋應星對朱琳澤的看法。

“先生來的正是時候,早先本王還在和陸長史商量興辦大學堂之事,本王想聘請先生為大學堂的教授,為大學堂的學生傳道受業解惑如何?”

讓宋應星兄弟投身科研和教育,所產生的價值遠比讓宋應星從政來的要大。

當然,這還要看宋應星兄弟的意思,要是他們想重走仕途之路,朱琳澤也不會強人所難。

“若先生想謀求個一官半職,只管開口便是。”朱琳澤補充說道。

靖武小朝廷的成立,從弘光朝挖走了不少官員,朝廷現在有很多官職空缺,給宋應星兄弟安排個一官半職並不是什麼難事。

“宋某本就是縣學教諭出身,當初教授的生員也不少。”宋應星笑道,“只是宋某不才,中人舉人之後便屢試不第,才疏學淺,沒能夠教出什麼名堂來。”

“科舉之才滿朝皆是,但宋應星可只有一個。”朱琳澤說道,“先生的《天工開物》可早被本王翻爛了,本王受益匪淺。本王聘請先生為教授,非教授學生做八股走科舉,而是希望先生能將平生所學受之於人,授以大學堂的學生農工之學。”

《天工開物》這種書沒有大書肆願意印,市面上的《天空開物》印刷質量並不好,數量也不多。最後還是在朱琳澤撮合下,陳明逢才答應賠本印了五千本精良的常州印本。

工學堂和農學堂學生更是人手一本《天工開物》,暫時先充當教材用。

“世人皆重聖人之學,而輕百工雜學,難道閩王如此重雜學。”宋應星感慨道,不想自己竟然能和一個不事生產的藩王推心置腹。

“經世致用之學皆為正學。”朱琳澤說道,“工學堂和農學堂現在加起來有兩百來名學生,還算聰明伶俐,先生若是不棄,可留下教學,先生缺什麼要什麼,只管開口。”

“就憑閩王這句話,我兄弟二人,願留下當個教授。”

宋應星和宋應昇兩兄弟商議之後,表示願意留下。這讓朱琳澤大為欣喜。

暮色將至,朱琳澤請二人回江東大營的閩王府,並讓人給宋家兄弟安排好住處。

“段兄弟,你就賣我個薄面,那些犯事的弟兄關幾天禁閉,打幾個軍棍意思意思得了。”

朱琳澤剛安置好宋應星兄弟兩,就見金勝正在向軍法處的人求情。

“金標統,閩王三令五申要嚴守軍紀,步兵的兄弟從老兵到新兵無不是規規矩矩的,就你們騎兵事多。白天吃飯不給錢,晚上嫖妓不給錢,軍營查寢每次一個棚都能少個五六人。”

《仙木奇緣》

軍法處處長陶立成抱怨道,騎兵沒有大規模擴編之前,軍法處是清閒衙門。

自從騎兵擴編之後,軍法處沒有一天是閒著的,每天都有犯事的騎兵被送進來。